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是否能够下蹲,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法来确定。如果是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多在非负重位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可以进行下蹲锻炼来改善髋关节屈曲功能,下蹲时注意扶杠,有助于控制下蹲力度。如果是进行了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下蹲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暴力下蹲,以免引起关节更加僵硬。对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半年内应避免下蹲,半年后可根据情况逐渐试探性的进行下蹲,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骨癌是骨组织恶性肿瘤的通俗说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属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甚至都不属于骨肿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骨细胞、骨髓细胞坏死,导致股骨头骨质结构塌陷变形及后续改变,是一种非感染性的骨质破坏。病变局限于股骨头区域,不会出现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不会引起全身消耗性改变,也不会影响预期寿命。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展到四期是骨性关节炎期,髋关节间隙会变窄,股骨头塌陷变形,髋部疼痛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步行时疼痛会加重明显,患者跛行明显,应该及时就医,一般可根据疼痛情况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进行冲击波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如果出现疼痛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还是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多数需要进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冲击波治疗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股骨头骨质损伤的再修复,冲击波作用于坏死区仍存活的骨组织细胞及周边骨组织细胞,通过一系列综合作用激活成骨作用。冲击波治疗还可以产生空化作用,改善骨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对于缓解髋部疼痛,促进骨质的修复效果良好。综合目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效果,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疑难性疾病,经过保守治疗或者保留股骨头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后续逐渐好转恢复。需要观察临床症状是否减轻,比如疼痛缓解、髋部酸困感减轻及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大,髋关节活动自如等。另外需要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了解股骨头骨质重建情况及股骨头是否有塌陷及塌陷加重情况,了解髋关节间隙变化情况。股骨头密度增加或者密度均一是好转的迹象。
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具有更大的意义,其敏感性可以达到99%以上。所以对于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而拍普通X线片无改变的患者应该进行双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和排除疾病。对于其他髋关节疾病也有很好诊断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三类,其一为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如阿仑磷酸钠等,可以配合钙片、骨化三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骨质成骨、延缓塌陷。其二为降血脂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钙等,可以降血脂,改善股骨头脂肪堆积等情况,有利于股骨头血供的恢复。其三为中成药类,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补肝益肾等作用。具体药物治疗的选择需要根据病情及病人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在咨询药师或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查体,以及影像学资料来综合考虑加以诊断,必要时还需要结合病理诊断。临床的症状和查体是发现疾病和初步判断疾病的重要线索,往往有髋部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外旋受限,确诊往往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确诊99%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而对于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X线片和CT扫描也是能够明确诊断的,对于较为疑难的病例,可以考虑进行活检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和核磁共振检查。X线片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囊性改变,周围硬化带,新月征,股骨头塌陷变形,髋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X线片上可没有明显改变。CT表现类似,特征性改变为‘星芒征消失’。核磁共振检查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主要特征表现为双线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引起的大腿肌肉萎缩属于废用性萎缩,是髋关节疼痛引起下肢活动量降低引起,需要通过锻炼来加以改善。在正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上,加强进行下肢肌肉力量锻炼,增加非负重状态下的下肢锻炼,配合理疗按摩等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肌肉萎缩状态。另外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运动,循序渐进地改善肌肉萎缩情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达到接近正常人的状态。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非常成熟标准的手术方式,绝大多数效果良好,可以实现关节无痛、关节屈伸良好、步态无明显异常,可以实现充分下蹲,甚至可以进行跑步、跳舞、游泳、登山等活动。具体恢复情况受很多因素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逐渐康复,适当保护性康复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疼痛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其疼痛最常见为髋部后侧及臀部疼痛,一般呈钝痛,慢性疼痛,也可能急性加重,和行走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可以表现为髋部前侧腹股沟区、髋部外侧大粗隆区域疼痛,少部分为大腿根内侧疼痛,甚至很少一部分表现为膝部疼痛。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疼痛症状一般不会低于膝部,不会累及小腿和足踝部,没有麻木、放射性疼痛等神经损害症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然不会行走的情况,多数是髋关节积液、滑膜炎、软骨脱落卡顿、股骨头塌陷等原因,引起髋关节严重疼痛、交锁而无法行走。发生后患者应及时就医,充分休息,必要时配合服用止痛药物,多数疼痛能够逐渐缓解。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正规治疗还是应该根据分期及坏死情况,进行必要的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对于终末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最为适宜有效的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疑难性疾病,其初期的症状缺乏典型性和特异性,主要是髋部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髋部疼痛可以是隐痛、钝痛、针刺痛,甚至仅为髋部酸困感。疼痛的部位多位于髋关节后侧及臀部,也可以位于髋部前侧腹股沟区及外侧大转子区域,甚至会以腰骶部疼痛或者膝部疼痛来就诊。髋关节活动受限可以表现为髋关节外展外旋受限,不能翘二郎腿,走路有跛行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塌陷是病变进展的重要节点。塌陷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晚期的重要特征性表现,在疾病进展且股骨头骨质力学结构丧失情况下就会发生塌陷。疾病的发生首先是在股骨头内骨细胞的坏死,股骨头骨质结构受到破坏后,股骨头软骨下骨断折和对应关节软骨变形,形成关节软骨皱褶。股骨头髋臼对应关系的改变更加重了髋关节应力异常,进而会导致髋关节间隙变窄,进入骨性关节炎期。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性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的重要。检查是否有股骨头坏死,应该拍核磁共振片,可以清晰明确的诊断。因为股骨头坏死早期,如果拍局部的X片,有的表现不明显,医生查体做4字实验,有的也是阴性,但是通过做核磁共振能够早期的诊断,不耽误治疗。如果经常出现大腿根疼,不敢下蹲,不能外展的症状,就应该及早的去医院就诊。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疗。因为股骨头的位置血运比较差,所以可以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例如丹参片、大活络丹胶囊。适当的做局部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配合局部的理疗仪烤电,微波仪治疗等。疼痛感比较明显的,可以做减压治疗。平时不能做剧烈活动,尽量少做下蹲动作,要减轻身体负重,通过上述保守治疗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
植骨术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适用于年轻患者、病情较轻的情况,其成功率约为50%—85%。植骨术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是植骨术中的金标准,手术效果最佳,但手术创伤较大,需要专业的显微外科技术,成功率最高。其他植骨方式也根据不同病变类型、病人年龄、病因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成功率各有不同。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个常见病因就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往往是由于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肾病等需要进行激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髋部疼痛而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尽管继续服用激素会加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展,不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还是应该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可以继续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还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服药进行治疗,以便尽早停止服用激素。
植骨手术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年轻患者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多数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缓解髋关节疼痛、促进股骨头骨质重建、延缓股骨头塌陷及后期进展至骨性关节炎期,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推迟后期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时间,可能实现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