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有些心理强迫症患者每次看到一刀尖的东西,比如剪刀什么的,就有一种往眼睛里面戳的冲动,明明知道这样会瞎,可是就是有一种试试的冲动。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强迫症,所以要及时的治疗,为身心安全着想。意见建议:  1、顺其自然法:不带有任何强迫意识色彩,完完全全的顺其自然,该怎么办时就怎么办,不再要求他人,强烈地批评他人。   2、夸张法:患者可以对自己的强迫意识夸夸其谈,带有其他的感情色彩,甚至可以荒谬理解,感知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无趣,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3、活动法:参加活动可以刺激患者的大脑神经,有效缓解病情。大胆的尝试一些刺激的活动可以使患者果断处理事情,不再犹犹豫豫。   4、暗示法:病情会要发作时,暗示自己:有什么好怕的?好好对待会过去的。   5、转移对抗法:当强迫意识出来作祟时,也可以使用转移对抗法,可以大喊:我不怕,可以朗诵诗歌,大声唱歌等。   6、满灌法:不断重复的想自己的强迫意识,直到厌恶。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反复想,而且反复做,如反复洗手、洗衣被、点数、关煤气、锁门、整理物品等,有的反复纠缠于一些毫无意义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意见建议:  1、自由联想法:采用心理治疗的时候刻意让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的题目,如爱好、生活、家庭、工作、或发病经过等。总之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因为这样可以根据患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由于许多事情属于幼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当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常是比较幼稚的,现在当患者在意识中用成人的心理去重新体验旧情,就比较容易处理和克服掉。这叫做情感矫正,这样患者所呈现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2、释梦法:人都会做梦很多时候梦展现的是人潜意识里的事物,在梦里展现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别人发现。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患者在会谈中也谈谈他做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和潜在内容。   3、移情法:当患者沉入往事回忆,说出许多带有焦虑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物有关,自然,情感的发泄也是有针对性的。在心理咨询中病人往往把治疗者当作他发泄的对象,这就叫移情,把过去与父母的病态关系转移到与治疗者的关系上。当病人出现移情,对治疗者表露出特殊的感情,咨询师一定要超脱自己,善于利用这一移情,循循诱导,让病人认识到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4、解释法: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中心工作就是向患者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患者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咨询的内容,用患者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患者能理解的语句明白的告知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对患者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患者也会在长期的心理治疗中,有自我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因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不仅表现为心理上的烦躁、压抑、愁苦,还表现为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总是在梦中惊醒等。短时间的焦虑对身心、生活以及工作等没有太大的影响。意见建议:克服焦虑症最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自我的坚持与努力。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想治愈,还需从根本上解开心病,还需长期的维持式自我调节。

医生
医生 医师 精神科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思想的行为,但是这种冲动强迫症患者却无法控制,就是没有做,也会害怕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意见建议:  1、心理暗示法: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   2、纸条提醒法: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I面写着“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   3、刨根究底法:反复询问患者幼时受过的伤害性事件;幼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性事件;幼时与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经历。同时你还应该探究症状的最初起因和隐藏的含义。   4、自我统计法: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会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并给自己设立日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5、听其自然法:此法在于减轻和放松患者的精神压力,任何事情听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了,东西好像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症状是会慢慢消除的。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之所以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由于强迫症患者抱着苛求的心态,所以他们会重复去做,试图借此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意见建议:  1、要想预防强迫症,首先你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并且需要你十足的耐心、循序渐进,与强迫症作战。   2、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3、需要对自己的额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自身现状有客观的判断。因为强迫症就是一种假想症而引起的症状,所以,不要把强迫症看得太重,而是要把他看淡,做到轻视、放宽心,症状自然会慢慢减退。   4、强迫症预防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就是患者对做过的事,以致无关紧要的事,进行反复回忆,将过去的经历,急欲回忆起来,虽然知道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无法克服不去回忆。意见建议:  1、再归因: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即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是脑部错误的讯息。患者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出现强迫性思维、实施强迫性行为。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为何无法摆脱它,这是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强化患者抵抗强迫行为的关键。   2、再确认:此过程的关键就是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这种觉察是深刻的、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   3、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在此步骤患者要做的是用努力与专注的心思来完成脑部很自然、轻松的工作。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行为,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   4、再评价:前三个步骤是帮助患者自己理解强迫症是一个身体的疾病,而不去接受强迫思考的驱迫,同时转移注意力在有建设性的行为上。患者在经历前三个步骤的适当训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地将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的价值降低,实现对疾病症状的再评价。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就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会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无法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的苦恼.意见建议:  1、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   2、榜样法:榜样法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患者需要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是一种强迫思想做主导的精神疾病。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意见建议:  1、行为中止法:行为中止法是强迫性神经症的另一治疗方法。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相反简单实用行为,初几次最好用习惯动作,但不能长时或过度的自控方式,当强迫行为出现时,用心里温顺就默念:“心态放松,情绪和睦平静控制它!”例如别人诬赖让你产生不良道德行为时,你可以选择接近最轻柔的行为来制止,但不能把习惯行为作为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   2、制想法: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或接境沉迷法去制造自己很简单接受的事物来打断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沉迷不同程度自控方式。例如情绪波动。冲动时你可以找个让你舍不得发泄的东西来抵制,最好是多听歌。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   3、替代法:替代法是用不相容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去回忆或设想有趣的情景或者立即去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行消除。禁止常用暴力行为。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的危害较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患者想摆脱,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自己无力摆脱,造成内心的极大痛苦。强迫症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意见建议:  1、宣泄疗法:让患者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在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治疗者要耐心倾听,给患者以尊重、同情、安慰及理解。   2、认知调整:强迫症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患者对强迫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症状产生疑病观念和紧张焦虑情绪,这不仅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担,而且这种心理负担又使强迫症加重。所以,治疗者有必要先向患者讲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引起强迫症的原因、性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治疗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不做完美主义者:强迫症患者常常有完美主义性格,他们做事过于认真,追求完美,常常苛刻地要求自己,对自己做的点滴小事或错误也后悔自责。治疗者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处处要求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议患者对工作、学习、生活应采取乐观态度,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4、转移注意力: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呢?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20分钟就比较紧张了,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时间,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时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考虑检查门锁了。   5、人格调整: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而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许多患者具有任性、急躁、好胜、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谨慎,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过细地思考问题,过度担心、过于夸大事物的消极性等人格。对强迫症的治疗,需要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不良人格,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独立、豁达、自信向上的良好人格。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其实是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所形成的,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和痛苦,所以试图抵抗,但却不能奏效。意见建议:  1、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医生可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所患疾病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和现实状况有个正确客观的判断,从而使其丢掉精神上的包袱,减轻不安全感。   2、进行性格调整:强迫症患者往往都具有强迫性人格,即不良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此,强迫症患者要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任性、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钻死理,可换个角度去思考。如能这样做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同时,强迫症患者还要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3、不做完美主义者:强迫症患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并要接受既成的错误事实,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另外,看问题时也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着看问题,并应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就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会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无法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的苦恼。意见建议:  1、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   2、榜样法:榜样法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患者需要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是一种症状表现比较明显的心理疾病,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患上其他心理疾病。现在有一些治疗强迫症效果也不怎么好。所以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意见建议:  强迫症患者会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不相符的念头,却无法控制,肯定感到十分苦恼。所以,在每一次心理护理时最重要的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患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他们的努力及时予以肯定,鼓励患者,让他们看到康复的希望。此外,还要帮助患者区分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别人的想法,总之逐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未被证实的。   强迫症是一种顽固的心理障碍,即使当时能够治愈,复发率也非常高。治疗措施方面主要采用药物,但单一地使用药物是不够的,适当地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和日常护理知识进行护理,能够为药物治疗提供助力。   当然,因而强迫症患者的典型呈现是不一样的,所以具体的护理方法也有出入。例如,有些患者呈现为强迫洗手,这种强迫行为可能会损伤皮肤部位保护层,使皮肤变得干燥、红肿、失去弹性,护理中除了进行心理上的指导,杜绝让患者在有水的地方停留外,每日还需要对患者的手部皮肤进行护理和保养。对于夜里不能安心睡觉、强迫自己在床上床下走来走去的情况,最好白天多督促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鼓励他们与同龄人相处,建立友好的关系使患者产生疲乏感、劳累感,这样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睡眠。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强迫性行为。例如不断地洗手,反复检查门锁。患者的自我内省能力完好,患者可以很理性的感觉到这种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是没有必要的,但又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加以克服,有时还有可能发生自我反强迫,患者的求医欲望迫切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自我内心冲突症状。意见建议:建议可以采取解释性心里治疗,也可以采用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和所患疾病的客观认识,以减轻患者因疾病所致的精神负担和焦虑情绪,让患者认识到这种疾病的病程多是迁延的,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对方式,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让提高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与患者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治愈疾病。

郭凤祥
郭凤祥 医师 精神科
擅长:神经内科,精神病,心理障碍

病情分析: 强迫症就是患者对做过的事,以致无关紧要的事,进行反复回忆,将过去的经历,急欲回忆起来,虽然知道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无法克服不去回忆。意见建议:  1、再归因: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即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是脑部错误的讯息。患者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出现强迫性思维、实施强迫性行为。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为何无法摆脱它,这是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强化患者抵抗强迫行为的关键。   2、再确认:此过程的关键就是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这种觉察是深刻的、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   3、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在此步骤患者要做的是用努力与专注的心思来完成脑部很自然、轻松的工作。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行为,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   4、再评价:前三个步骤是帮助患者自己理解强迫症是一个身体的疾病,而不去接受强迫思考的驱迫,同时转移注意力在有建设性的行为上。患者在经历前三个步骤的适当训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地将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的价值降低,实现对疾病症状的再评价。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思想的行为,但是这种冲动强迫症患者却无法控制,就是没有做,也会害怕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意见建议:  1、心理暗示法: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   2、纸条提醒法: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I面写着“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   3、刨根究底法:反复询问患者幼时受过的伤害性事件;幼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性事件;幼时与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经历。同时你还应该探究症状的最初起因和隐藏的含义。   4、自我统计法: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会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并给自己设立日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5、听其自然法:此法在于减轻和放松患者的精神压力,任何事情听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了,东西好像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症状是会慢慢消除的。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意见建议:  1、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   2、暴露疗法: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暴漏法这种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3、榜样法:榜样法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患者需要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在某种场合下,患者会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无法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比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会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然没有做出相应的行动,但是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意见建议:  1、不怕: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怕什么,为什么怕,有必要怕吗,怕有什么用?认清怕的虚幻性、过度性和幼稚性,化解神经质的恐惧。   2、自我放松训练:坐姿,双腿自然前伸,双手平放在腿上,闭眼,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充满胸腔和腹部,然后慢慢呼出,并想象内心的恐惧、怨恨和愧疚等能量,随着呼出的气流一起释放出去。   3、接纳: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开放自我,表达自我,做真实的自己。   4、行动:不断强化正确的认知,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由此生发出行动的勇气和力量――以必死的信念活着!要树立生活目标,然后投入到生活中,投入到有意义的行动中,面对一切,接纳一切,担当一切。自我更新之路是曲折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只要在生活中,你会发现,症状在渐渐缓解(可能有起伏),性格在不断改善,成功越来越近了。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你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具有明显的强迫性质,因此你应该是患上了强迫症了,由于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的,能引起明显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行为的症状。它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所以及时治疗是正确的。意见建议:拒绝强迫症“三不怕”: 一、 不怕它。 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 二、 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三、 不刻意注意它。 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

肖强
肖强 主任医师 精神科 福州神康医院
擅长:失眠,抑郁症,多动症,癫痫等精神疾病的诊疗!

病情分析: 强迫症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意见建议:  1、换个角度去思考。强迫症的症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如何治疗强迫症,根据强迫症的特点,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很有用的。   2、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3、认知调整。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的结果。既然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的结果,那么我们不妨将它接纳为自身的特殊爱好,这样就会消除顾虑,使恐惧降低、紧张得以缓解。   4、转移注意力。当反复进行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   5、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症状出现时,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   6、要想改变,必须做到无论多么痛苦,都应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医生
医生

病情分析: 强迫症患者之所以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由于强迫症患者抱着苛求的心态,所以他们会重复去做,试图借此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意见建议:  1、要想预防强迫症,首先你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并且需要你十足的耐心、循序渐进,与强迫症作战。   2、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3、需要对自己的额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自身现状有客观的判断。因为强迫症就是一种假想症而引起的症状,所以,不要把强迫症看得太重,而是要把他看淡,做到轻视、放宽心,症状自然会慢慢减退。   4、强迫症预防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医生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