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属于温度变化所致荨麻疹中的一个具体临床分型(即分类归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病理机制是剧烈运动、情绪刺激(情绪紧张或大怒)、饮酒、受热或进食热性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升高,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临床表现为直径2-3mm的多个暂时性丘疹和风团,皮疹周围常有很明显的红晕,互不融合,伴有剧烈瘙痒或灼热感,一般可在1小时左右消退。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临床体征表现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风团为皮肤或黏膜血管浅层次扩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单一风团消退较快,不到24小时可以自行消退,但可以反复发作,一般对健康影响不大。血管性水肿是皮肤或黏膜血管深层次扩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症状重一些,一般需要几天才能消退,严重者累及到呼吸道或胃肠道,会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或胃肠道反应(上吐下泻),需要重视,立即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给予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是抗过敏治疗为主,尽可能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及预防复发几率。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引起或诱发加重因素很多,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因此找到病因对症抗过敏治疗很重要。1.抗过敏治疗:常用的脱敏药是H1受体拮抗剂类,包括左西替利嗪、奥洛他定、依巴斯汀等,若引起胃肠道反应,伴有恶心、呕吐等,可配合服用H2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如雷尼替丁等;2.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并有效预防:包括感染因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给予对症抗菌药物,防止感染因素持续刺激加重荨麻疹的发作,此外还有刺激饮食因素(包括腥、膻、辣等食物),需要饮食忌口等。
治疗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丁等。给药时间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整,如晨起较多,临睡前给稍大剂量,如临睡前较多,则晚饭后给予稍大剂量。症状控制后宜继续用药,并逐渐减量。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夏季外用炉甘石洗剂,冬季选用止痒的乳剂(如赛庚啶软膏)。但对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需急诊立即抢救。
瘙痒是荨麻疹最主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床可以外用、口服或静点(或肌注)等多种方法来缓解瘙痒,结合皮疹情况来具体选择。1.外用:皮疹面积局限,可以采用外在方法来缓解瘙痒,炉甘石洗剂、除湿止痒洗液等,或者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或者丁苯羟酸乳膏等;2.口服:皮疹泛发,可以口服脱敏药物来缓解瘙痒,如左西替利嗪、奥洛他定、非索非那定等来缓解,瘙痒严重者可以两种脱敏药联合应用(早晚各一种脱敏药口服);3.静点或肌注:皮疹全身泛发,单纯口服脱敏药缓解不明显,可以静点复方甘草酸苷(高血压患者选择维生素C和钙剂联合静点),若还是缓解不明显,可以异丙嗪半支肌注。
荨麻疹临床表现包括体征和自觉症状,体征包括风团和血管性水肿,自觉症状包括瘙痒和疼痛。一般来说,荨麻疹病位较浅,即表浅的真皮肿胀形成风团,此时的自觉症状为瘙痒为主;病位较深者,即深部的皮肤或粘膜肿胀形成血管性水肿,自觉症状为疼痛主。治疗上根据以上这两种症状来具体选择用药:1.风团为主:口服H1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为主,如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依匹斯汀等,可一种或两种交替口服(即白天和晚上各一种);2.血管性水肿:可以H1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这两种脱敏药联合口服,若伴有急性喉头水肿,可以考虑激素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
荨麻疹主要包括两种临床体征和不同程度的瘙痒自觉症状,其中体征包括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风团一般病位较浅,是皮肤或粘膜浅层次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一般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血管性水肿病位相对较深,是皮肤或粘膜深层次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较深层次局限性水肿反应,相对症状重一些,特别是急性喉头水肿(咽喉部出现血管性水肿,引起憋闷和窒息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后果,建议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给予异丙嗪半支注射或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点。而自觉症状瘙痒主要和皮肤敏感性增高,释放组胺等皮肤活性物质引起有关,对症脱敏或外用药物缓解即可。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皮肤或粘膜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水肿反应。常见的临床体征包括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一般单个皮疹可在24小时或几天内消退,但会反复发作,一般来说对人的生命健康影响不大。但是荨麻疹里有几个急重症,治疗或处理不当,可能为危及生命。1.急性喉头水肿:荨麻疹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在咽喉部出现血管性水肿即急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憋闷感,甚至窒息,需要紧急去正规医院给予处置,否则对于生命健康影响很大;2.还有运动引起的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出现过敏性休克,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立即给予抢救治疗。
荨麻疹临床有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两种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累及到咽喉部和胃肠道黏膜可以引起比较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胸口噎疼感,患者应立即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给予系统规范治疗。常规治疗方案:1、给予半支异丙嗪肌肉注射或者地塞米松1支肌肉注射,争取立即控制症状的进一步发展;2、若缓解不明显,考虑给予H2型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口服,如雷尼替丁,对于缓解黏膜部位的血管性水肿疗效不错;3、若还没有效及时控制症状,胸口憋闷或疼痛感进一步加重,同时给予吸氧增加通气量;4、若以上这些措施都没有缓解,可以到外科会诊给予气管切开。
荨麻疹是否和湿气重有关系,是从中医辨证角度来分析的。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包括风寒型、风热型、湿热型、血热型、冲任不调型和血虚风燥型等6型,其中湿热型与体内湿气重关系更为密切。湿热型荨麻疹,临床表现荨麻疹中午开始逐渐加重,平素易汗,包括夜间睡觉头部汗出,苔薄白黄腻或黄腻,脉滑数等。因为体内湿气重,湿久化热,湿热阻遏气机,气血不能有效输布全身,最终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荨麻疹就有可能会出现,即中医所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含义。
荨麻疹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熏蒸、拔罐和自血疗法等,其中中药口服和中药熏蒸临床应用最为广泛。1.中药口服根据临床辨证分型来具体选择用药:风寒型选择方剂是麻黄桂枝各半汤,风热型选择方剂是消风散,血热选择方剂是凉血消风散,湿热型选择方剂是茵陈蒿汤和二陈汤合方加减,血虚风燥型选择四物消风饮加减等;2.中药熏蒸:根据风寒或风热型选择具体中药进行熏蒸,如风寒型选择桂枝、防风、荆芥、白芍、艾叶等,风热型选择生地、丹皮、双花、防风、鲜皮等;3.拔罐疗法: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大椎穴、肺俞穴、胃俞穴、背俞穴等组合加减;4.自血疗法:主要应用于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或者慢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初期时起病比较急,患者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块,开始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可融合成大片,皮肤凹凸不平。数小时后,风团变红斑逐渐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的皮疹可以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的可出现心慌、呕吐,甚至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过敏休克症状。可引起严重后果,需急救处理。
荨麻疹在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急性荨麻疹常见于特应性皮炎的幼儿,而慢性荨麻疹在40岁左右的患者群高发。所有的荨麻疹在初期都是急性发作的,不同大小的、多发的、瘙痒性的单一风团可爆发于全身任何部位,在没有外界因素刺激或摩擦的情况下一般在2~24小时之内消退,但是从疾病整体来看,症状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血管性水肿因为病位较深,持续时间会更长些,一般需要几天,但会反复发作。因此,从整体荨麻疹全身发作的情况来看,荨麻疹发作通常持续更长时间(具体多久,需要看是否积极规范治疗、过敏因素是否明确找到并给予积极治疗),因此荨麻疹需要积极规范对症脱敏治疗,同时配合饮食忌口、避免熬夜、适当运动等,荨麻疹才能好的更彻底一些、更快一些;并且因为荨麻疹是过敏性疾病,不像是病毒性疾病有明确的病程时间好判断,所以急性荨麻疹治疗痊愈时间可长可短,没有固定周期。
荨麻疹,是皮肤或粘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其中两个临床体征表现。风团为荨麻疹病位较浅的临床体征,一般来说病情相对较轻,可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包括脱敏药或中药口服。1.脱敏药口服:常用的有依匹斯汀、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H1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2.中药口服:根据辨证常用的有玉屏风散、桂枝汤、茵陈蒿汤、清营汤等随症加减。
荨麻疹是否需要打针或者打针效果的判定,需要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轻重和荨麻疹类型来分析。1.普通类型荨麻疹:荨麻疹症状较轻(即皮疹面积局限、瘙痒不明显者),常规脱敏药口服就可以(如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等,此时不建议或不必要打针,因为打针的副作用相对要大于口服的脱敏药),若症状较重(皮疹面积泛发,瘙痒明显,或者伴有急性喉头水肿或胃肠道反应时),就需要打针快速控制症状(常用的有复方甘草酸苷静点、异丙嗪肌注),比单纯口服脱敏药物效果更快些;2.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人工划痕症或压力性荨麻疹等,一般来说,口服脱敏药就可以缓解症状,不需要打针,如果伴发心悸、腹痛、晕厥等严重症状时,就必须给予药物静点或肌注等。因此,不是说荨麻疹打针就好的快,需要具体分析,不可随便选择药物静点或肌注等。
荨麻疹初期都是急性发作,可以按照常规脱敏药物口服治疗为主,若不缓解或伴有血管性水肿(如急性喉头水肿或胃肠道反应),可考虑配合药物静点或激素的应用。1.常规口服脱敏药治疗: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包括短效脱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和长效脱敏药(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等),其中症状比较轻(皮疹面积小、瘙痒不重)可以口服短效脱敏药,若症状较重(皮疹泛发、瘙痒明显)口服长效脱敏药,可以1种或2种联合应用;2.药物静点或激素应用:或脱敏药缓解不明显,或伴有血管性水肿发作时,特别是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或者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时,可静点维生素C和钙剂等,必要时给予激素(如地塞米松)肌注或静点。
荨麻疹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的短暂肿胀,是由于血浆的渗漏所致。表浅的真皮肿胀形成风团,时起时消,一般单个风团持续不超过24小时。深部的皮肤或黏膜肿胀则称为血管性水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天消退。因此,荨麻疹单个风团在一天内消退是正常的表现,但如果荨麻疹整体皮疹在一天内消退,并且没有反复发作、时起时消的话,证明荨麻疹病位浅(没有血管性水肿的出现,只是表现为风团皮疹),病情比较轻。
荨麻疹,是皮肤或粘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限局性水肿,临床体征主要包括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一般来说风团症状相对较轻,累及部位较浅,主要是累及表浅的真皮血管,单个风团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可以自行消退,但整个发作会持续很长时间,口服H1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物为主,如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等;血管性水肿累及部位较深,累及部位是深部的皮肤或粘膜血管,一般单一血管性水肿需要几天消退,严重者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脱敏药口服配合西药静点(如维生素C和钙剂等);过敏性休克多数是由血管性水肿在喉部的发作而引起的,症状更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对症给予地塞米松静点或肾上腺素肌注等。综上,荨麻疹从疾病整体症状来说,不会自己消失,需要积极治疗。
肾虚中医辨证有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类型,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以考虑这两种类型的可能性,具体用药也有不同。1.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肾阳虚型):临床表现风团色白,瘙痒不明显,患者平素畏寒,易出汗,小便清长,舌淡,舌体胖大,辨治原则为调补肾阳、祛风止痒,方剂为肾气丸加减,常用中药为黄芪、熟地、当归、白术、山药、荆芥、防风、生姜等;2.慢性荨麻疹(肾阴虚型):临床表现风团色淡红,伴有一定程度的瘙痒,平素潮热(即午后自觉发热、出汗),急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辨治原则为养阴祛风止痒,方剂为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中药为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荆芥、生姜、双花等。
荨麻疹治疗可以根据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来选择具体的方法。1.急性期:常规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包括H1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常用药物有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匹斯汀和雷尼替丁等,若症状较重(皮疹泛发、瘙痒剧烈),可配合静点维生素C和钙剂等(血压不高者可静点复方甘草酸苷等);2.慢性期:荨麻疹反复发作和体质下降有关系,可以考虑中药从内在调整体质入手,辨证开中药,同时再根据荨麻疹皮疹特点,在中药方中加入相应的中药,如防风、荆芥、龙骨、牡蛎等,效果会更彻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