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湿疹有口服、外用或静点等治疗方法,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案来选择:1、西医治疗。主要为口服脱敏药和静点维生素C(或复方甘草酸苷等),常用脱敏药有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等。湿疹症状严重者可配合静点维生素C和钙剂(血压不高者可选用甘草酸苷制剂);2、中医治疗。主要针对反复发作的湿疹,主要是辨证分型选择用药,包括湿热型(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型(温胆汤或除湿胃苓汤等)和血虚风燥型(四物消风散等);3、外用药物。根据皮疹特点来选择,有红斑和丘疹的患者选择膏剂(包括丹皮酚软膏、丁苯羟酸乳膏或炉甘石洗剂等),伴有渗出选择溶液湿敷(如康复新液等)。
股间湿疹属于间擦疹的一种,临床也归属于湿疹范畴,治疗包括外用和口服两大方面。因为股内侧皮肤比较稚嫩,因此外用一般选择比较柔和的药物。口服中药原则一般为清热、利湿和止痒等。治疗方法有:1、外用药物:伴有渗出倾向的患者选择臭氧油等,以红斑为主的患者选择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2、口服中药。辨治原则为清下焦湿热和止痒,常用四妙丸或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土茯苓、薏苡仁、黄柏、萆薢、丹皮、生地、金银花和地肤子等。
手心湿疹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应根据皮疹特点来做具体选择:1、表现为丘疱疹或水疱者选择溶液湿敷,常用马齿苋或金银花100克煎熬15分钟后,倒出药液放凉后在局部进行冷湿敷,每日两次;2、以红斑或丘疹为主者选择药膏或者洗剂,常用的有羌月乳膏、丁苯羟酸乳膏、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或炉甘石洗剂等;3、皮疹呈苔藓样变者(粗糙和肥厚),选择蜈黛软膏,去角质作用较强。
一般来说,亚急性和慢性湿疹可以进行药浴,而急性湿疹不适合药浴。1.亚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为主、瘙痒剧烈者等,药浴配方原则为清热、利湿、止痒等,具体用药为生地30、丹皮20、双花20、连翘20、土茯苓20、鲜皮15和地肤子15等;2.慢性湿疹:皮肤粗糙、肥厚(形成苔藓样变)或皲裂等,配方原则为滋阴和润燥,具体用药为玄参30、当归20、麦冬20、丹皮15和双花15等。(注:阿拉伯数字后面单位是克。)
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案选择,初次发作,建议西医治疗为主。反复发作,中药口服为主。1.西医治疗:初次发作,瘙痒明显,口服氯雷他定、依匹斯汀或依巴斯汀等脱敏药为主,同时根据皮疹特点选择相应外用药物,糜烂结痂者,建议臭氧油外涂。红斑或丘疹者,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适量外用;2.中医治疗:反复发作,中医辨证一般为脾虚湿困为主,常用二陈汤加减等,常用中药有陈皮、茯神、半夏、黄芩、炒白术、枳壳、丹皮、生地、连翘、地肤子和生姜等。
主要从中医方面来选择治疗方法,包括外用和中药口服。1.外用药物:皮肤皲裂面积较小,可用凡士林一天两次外用,面积较大者,给予中药泡洗,常用玄参30、当归25、白芍30和白芨15等,煮开15分钟后,倒出中药液放温到30度左右,泡洗10分钟;2.中药口服:中医辨证以肺胃阴伤和下焦阴伤为主,常用益胃汤和增液汤等加减,常用中药有沙参、麦冬、玉竹、丹皮、生地、玄参和白芍等。(注:阿拉伯数字后面单位是克。)
考虑是慢性湿疹为主,与体质和气候有关系。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形成苔藓样变或皲裂性改变,甚至伴有干裂、出血等症状。一般和平素阴虚体质以及气候干燥密切相关。1.阴虚体质:平素表现为潮热盗汗(晚上出汗明显)、口干、口喝、眼干涩、手足心、舌红和少苔等症状,即体内津液代谢缺乏,对整个人体滋润功能降低,而到冬季,人的代谢水平会下降,这种阴虚体质症状就会更明显一些;2.气候因素: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比较低,对皮肤滋养少,所以皮肤更会干燥一些。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冬天手湿疹发作几率就会更高一些。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病因复杂,但一般与维生素缺乏无关,不需要补充。湿疹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主要考虑内、外等两大方面因素。1.外在因素: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蟹、羊肉、辣椒、韭菜和酒等)、物理因素(如阳光暴晒或干燥气候等)、粉尘和化妆品等;2.内在因素:慢性胆囊炎、糖尿病、长期精神紧张或妊娠等。因此,湿疹患者一般不需要吃维生素。
主要包括几大类,包括辣性食物、异体动物蛋白、海鲜类和特殊调料类等,根据湿疹临床表现来具体明确相应禁忌。1.急性湿疹:临床症状较重,瘙痒剧烈,需要严格忌口,包括鱼、虾、蟹、牛肉、羊肉、辣椒、韭菜、菌类食物、酸菜、花椒和大料等;2.亚急性湿疹:症状相对缓和一些,急性湿疹忌口中除了菌类外,其他食物不能吃;3.慢性湿疹:除菌类、酸菜、牛肉外,其他食物需要忌口。
得了湿疹如果能明确诱发因素,首先患者需要去除诱发因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洗涤用品等。湿疹外用药的治疗一般首选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卤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一般面颈部、会阴部、皱褶部位需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皮肤薄嫩部位还可以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糜烂渗液明显时可用3%硼酸液进行湿敷治疗,也可以配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制剂或抗组胺药物治疗。
湿疹不能用酒精消毒,会刺激皮疹加重。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是在体质下降的前提下,各种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和苔藓样变)和自觉瘙痒症状。因此治疗原则是对症抗过敏,包括口服脱敏药(以H1受体拮抗剂类脱敏药为主)和外用相应药物(根据皮疹特点选择);而酒精具有消炎杀菌作用,但没有抗过敏疗效,湿疹部位用后反会刺激皮肤敏感性增高,从而加重其临床表现。
湿疹干了会掉皮,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湿疹在恢复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所以如果患者没有特别的不适症状,一般大多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只要注意局部的皮肤保护以及保湿就可以。如果患者出现的湿疹形成慢性湿疹,或者是形成亚急性湿疹,就容易造成病情的迁延,而且形成干燥和脱屑,这时候就可以外涂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者外涂曲咪新乳膏等。
手上起湿疹在皮肤科较为常见,治疗上,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软膏、地奈德乳膏、卤米松软膏等。皮疹表面没有糜烂、渗出时,可加强保湿剂的外用治疗,建议应用药妆保湿霜或护手霜。但生活起居方面也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因素,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搔抓、烫洗,避免应用盐水、醋等刺激性物质浸泡,尽量少接触化学物质,如香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出现湿疹流水的情况,有外用和口服两大类治疗方法。根据皮疹实际情况来选择:1、外用。流水不多者用康复新液少量外用,流水相对较多者用侧柏叶100克中药煎15分钟后,倒出药液放凉后进行冷湿敷;2、口服包括脱敏药和中药两方面,常用脱敏药有依巴斯汀、依匹斯汀或奥洛他定等。中药以清热、利湿和止痒为主,常用除湿胃苓汤或四妙丸等加减,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生地、泽泻、茵陈、土茯苓、黄柏、薏苡仁、川牛膝、丹皮、金银花和地肤子等。
湿疹变硬不是见好,是向慢性期在发展。湿疹临床分为三期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等。其中急性期渗出明显,同时有红斑丘疹等、瘙痒剧烈,亚急性期渗出减少,但瘙痒还较为明显,慢性期以皮肤粗糙、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因此湿疹变硬表明湿疹由急性期在逐渐向慢性期转变,治疗方法可从单纯口服脱敏药为主,而转为口服中药为主要方法,常用四物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等。
有外用和口服等方法,根据皮疹情况来具体选择。1.外用:根据皮疹形态特点来选择相应药物,伴有渗出者康复新液适量外用,红斑和丘疹为主者羌月乳膏或者丁苯羟酸乳膏等外用,糜烂结痂者臭氧油少量外用;2.口服:瘙痒剧烈者可配合口服脱敏药,常用的有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匹斯汀或依巴斯汀等,皮疹反复发作者中药口服为主,常用四妙丸合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薏苡仁、川牛膝、土茯苓、黄柏、黄芩、丹皮、生地、连翘、地肤子、炒白术、枳壳、珍珠母和寄生等。
阴囊内出现这样的小肉球不痛不痒,考虑是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毛囊腺分泌不通畅导致局部的皮脂腺分泌物积聚引起的,并不是湿疹。可以通过b超的检查确诊。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完全好的。一般前往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做一个门诊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才能够彻底的恢复正常。皮脂腺囊肿如果不处理,很容易诱发炎症感染。
湿疹搔抓后,皮肤敏感性增高,会刺激皮疹越来越多,因此首先要缓解瘙痒,其次药对症抗过敏治疗。1.缓解瘙痒:这是控制搔抓的关键一点,包括外用药物缓解(常用的有除湿止痒洗剂、炉甘石洗剂和丹皮酚软膏等)和口服脱敏药(包括氯雷他定、依匹斯汀和非索非那定等);2.对症抗过敏治疗:包括静点药物和口服中成药,静点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和钙剂等,中成药常用的有润燥止痒胶囊和防参止痒颗粒等。
手湿疹如果要消除,首先需要积极治疗,主要是口服抗过敏药物,可以选择单种或联合2~3种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疗效不佳,可以同时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用药物需要根据病情来进行选择,如果皮损增厚明显,需要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卤米松等)进行封包治疗,待皮损变薄软化后,再使用中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外用。平时注意手尽量少接触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化学洗涤剂。
季节性湿疹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决定具体的皮疹形态。对于春秋冬季节,通常空气比较干燥,可以引起干性的湿疹。治疗方面需要进行保湿的涂抹,可以应用维生素E软膏1天2次外擦周身。对于出现皮疹的部位,可以涂抹地奈德软膏。夏季由于闷热潮湿,多见具有糜烂、渗出皮疹表现的湿疹,此时需要进行清热解毒燥湿的治疗。可以用皮肤康洗液1天2次外敷患处。经过以上足够的疗程、采取正规的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