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脑梗死发生的病机,一般主要就是气滞血瘀,治疗上主要是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理气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临床上常用的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地龙,水蛭,银杏叶等。此外,要想取得很好的疗效,除了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也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加减药物,比如气虚可以适当的加用一些补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Q:脑梗死怎么处理脑血管病

如果是在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无溶栓禁忌症首选尿激酶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如果错过6小时溶栓窗口期,但在发病24小时内,视堵塞血管情况可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介入拉栓取栓,介入动脉溶栓等。如已发病超过24小时再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则梗死后出血转化概率会大大提高,一般发病超过24小时只可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降脂固斑等对症治疗。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左侧颞枕叶脑梗死,由于既有左侧颞叶梗死又有枕叶梗死,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左侧颞叶的症状,比如患者表现为不能理解别人所说话的含义,经常自言自语;不会对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命名,比如茶杯只知道是用来喝水的,但不知道叫茶怀,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幻听、记忆力下降,人格的改变等,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癫痫。同时伴有左侧枕叶的症状,可能患者会出现偏盲,也有可能会出现视幻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房颤病人如果发生了急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何时启动抗凝治疗,涉及到1-3-6-12原则作为参考。若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要发病1天内启动抗凝治疗。如果是NIHSS评分在1-3分的轻型卒中患者,建议在3天内启动抗凝方案。如果NIHSS评分在4-6分之间,6日后启动抗凝。如果NIHSS评分大于6分,需要12日后再启动抗凝。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老年人脑供血不足,可以吃以下几种食物或者是水果:第一种,香蕉,香蕉中所含有的钾元素可以降低血压,防止脑动脉硬化,可以有效的改善脑供血不足;第二种,多吃一些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中所含有的叶酸也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第三种,松叶,松叶可以预防脑部血管中的血栓形成;第四种,葛根,葛根可以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第五种,大蒜,大蒜可以降血压、血脂,不仅可以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还可以起到健脑的功效。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死治疗上主要是应用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如应用抗血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等。还需要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特殊治疗,如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取栓治疗以及脑血管狭窄的动脉支架成形术等。脑出血在治疗上如果量较小,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出血量较大,达到手术指征时需要进行血肿碎吸术或者开颅治疗。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干延髓梗塞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症状,因此在治疗方面就应防止进食时因吞咽困难而出现吸入性肺炎,首先建议患者予以插胃管治疗。另外患者还有可能存在有共济失调、头晕等,从而出现下床困难,为防止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嘱患者多翻身及辅助予以康复理疗等治疗方法。当然脑干延髓梗塞,跟其他部位梗塞一样,需予以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二级预防,防止血管进一步阻塞,同时还应寻找引起脑干延髓梗塞的病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主要是取决于梗死面积的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否有并发症和患者一般情况,要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是病灶比较小的小脑梗塞,患者年纪又比较轻,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可以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状。但是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或梗塞面积比较大,患者基础情况差,或心肺功能比较差,那么病情就相对比较严重,容易出现相应的并发症,预后可能不好,甚至严重时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血管变细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脑供血不足患者一般症状为发作性,如果发生脑梗死,症状多数为持续性。患者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病变累及的血管。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时,患者可以出现头晕,恶心,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时,患者一般表现为偏侧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象限盲,也可以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包括失语和构音障碍等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Q:脑梗死双抗指南脑血管病

脑梗死双抗指南,有三种情况需要进行双抗治疗,临床上常给予双抗的药物是阿司匹林100mg/d加用氯吡格雷75mg/d。第一种情况是发病在24小时之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不是由于心源性引起的,同时行abcd2评分大于4分,考虑此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高复发风险,因此需双抗治疗;第二种情况是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同时nihss评分小于等于3分;第三种情况就是发病30天内的,且存在有一定临床症状的,行相关检查显示颅内的动脉狭窄大于70%以上的脑梗死,需予以双抗治疗。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予以双抗治疗21天,第三种情况予以双抗治疗90天。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无论梗死处于颅内的任何部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脑组织细胞一旦损伤以后不能够再生,因此是不能治愈的。所说的治愈仅是临床的治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会逐渐的缓解,神经细胞会永远的损伤,因此会遗留有不同的后遗症。所以早期积极的药物治疗,可以挽救一部分脑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目前脑梗死治疗,还是建议给予积极的预防为主。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对于脑梗死来说,如果颅内梗死病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称之为多发性梗死。脑梗死常常是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的危险因素所导致的。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进而引发梗死形成。早期的治疗原则仍然以静脉溶栓,动脉取栓,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治疗法。对于高危的人群,一定要积极的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以防止梗塞的再次出现,建议长期服用抗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拜阿司匹林100mg,1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1日1次睡前口服。以上两种药物建议长期服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相关的化验。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梗死血压控制范围,主要是看患者是急性脑梗塞还是非急性期脑梗塞,因为不同时期的脑埂塞,血压控制范围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发病72小时内的脑梗塞患者,临床是推荐如果收缩压不大于等于200mmHg或者舒张压不大于等于110mmHg,都是不需要紧急控制血压的。当然如果是发病六小时之内的患者,需予以静脉溶栓或者血管内治疗就需降血压治疗,控制范围在180/100mmHg以下。如果是非急性期脑梗死及发病大于72小时的脑梗死可以缓慢降压,逐渐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血管破裂手术费用大约在2万左右。脑血管破裂会引起脑出血,如果出血量非常大导致脑疝,那就需要做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肿,解除对于脑组织和脑干的压迫。但是手术只是第一步,并不是说做完手术就完全恢复了,手术以后还需要继续治疗,需要应用消肿脱水、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药物,并且进行对症处理,后期要进行康复治疗。而这些治疗费用也很大,所以具体的花费要看个人的病情和恢复情况。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梗死后出血又称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约为30%-40%,多见于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缺血后血管壁的损伤,软化、坏死的脑组织水肿程度的增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病灶区血流的再通再灌注压增高或梗死边缘侧支循环开放,继发性纤溶及凝血障碍等,而最关键的机制是血流的再灌注。治疗原则: (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2)重型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合并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3)脑血肿较大者或以破入脑室系统者:应尽早行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4)对于疑有或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停用一切能诱发出血的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剂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保健品有,红景天胶囊,卵磷脂,葡萄籽,蜂胶,深海鱼油等。预防心脑血管病,不建议靠吃保健品来预防,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多吃粗纤维的食物,杂粮,豆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好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血管萎缩,常常都是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血液中大量的有形物质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血管腔的受累,引发动脉粥硬化的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萎缩。继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流量,导致脑组织灌注量不足,引发梗死相关的症状。所以脑血管萎缩要积极的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低盐低脂饮食,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预防脑血管萎缩。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Q:脑动脉硬化吃啥药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吃什么药,主要是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硬化。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脑动脉硬化的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此此病在治疗方面,首先应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需服用降血压药物如硝苯地平,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及降脂药物如立普妥,且这些药物需长期服用。如果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脑卒中,就建议患者还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同时可以辅助吃一些扩张血管药物如血塞通胶囊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胞磷胆碱钠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二次脑梗死,如果患者症状体征不严重,经积极正确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不影响患者的寿命。如果脑梗死面积较大时,患者可以出现昏迷,球麻痹,四肢瘫,容易引起误吸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一般发生于急性期内,恢复期的患者也可以出现。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引起肺栓塞,可以致使患者死亡,可发生于发病后数天,数周,数月或数年。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多发性脑梗死有危险,如果是大面积梗死,或者是脑干梗死时,可以引起意识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昏迷,去大脑皮质状态,可以出现球麻痹,容易引起误吸,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引起患者死亡,患者可以有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疝,引起患者死亡。昏迷的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患者可以出现肺栓塞导致死亡。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