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急性心梗,口服药物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这些不适合靠服药以解决。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必须立即到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治疗主要进行溶栓治疗,或者是支架治疗。同时服用抗凝药物,扩张冠脉的药物。
急性心肌梗塞典型临床表现是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前几天会出现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劳累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等。其他典型的症状是胸痛,大部分病人会感到疼痛,疼痛难忍,有濒死的感觉,持续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多是几个小时,可以是刀割针刺和烧灼样的感觉,通常发生在胸骨后面、心前区或者心脏前部。建议患者及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缓解疼痛。
如果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显像,从而确定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病人抵达医院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12个小时之内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患者,全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主要是三支血管病变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同时伴有糖尿病。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直系亲属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其孩子患类似病症的可能性会提高5-6倍,也就是说,基因异常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有一些后天的因素,比如肥胖、抽烟、酗酒、工作压力过大、心情不好,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好不要吃太多的食物。这与饮食后的迷走神经亢进、胃肠活动增强有关,还可导致窦房结节律减慢、心率减慢、冠脉缩小。
因为消化和吸收的需求,导致心排出量增大,腹膜器官出现充血,大量的血流向胃肠,造成了身体内部的血液再分布,导致了心肌缺血。这样的血液流动在进食后会更加显著,但是如果是在急性心肌梗塞时,会增加心肌的负荷,导致周围血压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进而导致心肌梗塞。因此,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人,要特别小心不要吃得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