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护理为溶栓治疗。
首先需要询问病人有无大出血、有最近的外科、创伤、胃肠道溃疡、肝、肾功能不全、溶栓禁忌等。在无禁忌后,可以快速、准确的配制和溶栓剂的输入。观察药物使用后是否出现了寒战、发烧、皮疹等过敏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情况。观察心电图和血液化验,了解病人状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有注意有没有出血、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等。
溶栓术最常见的是出血危险,家属要注意有没有出血,少数病人会出现皮肤出现淤青,或者抽血针刺后很久流血,但也可以证明抗栓的作用;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有可能发生再灌注性心律不齐,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般来说,心肌梗死溶栓后有以下护理措施。
如果是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需要对心率、血压、脉搏、动脉血氧饱和进行严密的监护,同时要注意输液量,同时患者连续不间断的输氧,适当补充液体,可以给患者做翻转、叩背、吐痰的过程。
患者平时多休息,不要劳累,同时保持环境安静和室内空气新鲜,应该适当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
2、患者所在区域或医疗机构不具备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外科治疗;
3、评估患者有无脑出血、近期有过大规模外科手术等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急性、持续性缺血、低氧导致的心肌缺血是心肌梗塞。在临床上,症状以持续的强烈的胸骨后疼痛为主,如果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不能彻底的改善,同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时机是在12个钟头以内进行,并尽可能地尽早进行。在2个钟头之内进行溶栓治疗,其效果、预后和死亡率均与直接置入支架相同。在没有介入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更应该尽快的使用动脉进行溶栓。通过溶栓的方式,可以为以后的介入手术做出判断。一些特定的病人在12-24个钟头后会有持续的胸闷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可能会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心肌梗死的疼痛护理有多观察。
首先,严格监护的原则是勤监护、观察。据报告,在发病后30-60分钟内,56%~80%的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室早等。绝大多数的心源性猝死都是因为原发性的室颤,而室颤是继发于复杂的心律失常之后,因此在发病前6个小时和3天内要密切监测。如有可能,应立即将病人送入冠状动脉监护室,进行持续的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