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

会员10841048 已回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有注意有没有出血、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等。
溶栓术最常见的是出血危险,家属要注意有没有出血,少数病人会出现皮肤出现淤青,或者抽血针刺后很久流血,但也可以证明抗栓的作用;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有可能发生再灌注性心律不齐,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有用0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有注意有没有出血、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等。
溶栓术最常见的是出血危险,家属要注意有没有出血,少数病人会出现皮肤出现淤青,或者抽血针刺后很久流血,但也可以证明抗栓的作用;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有可能发生再灌注性心律不齐,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一般会出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悸、发热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流程是患者在发病的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的治疗,溶栓治疗是给予溶栓的药物进行推注或者静滴,使得破裂的血小板不容易再形成斑块堵塞已经堵塞的冠脉。溶栓治疗是给予溶栓的药物进行推注或者静滴,使得破裂的血小板不容易再形成斑块堵塞已经堵塞的冠脉。在药物选择上一般有巴曲酶或是溶栓的药物给予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临床表现,典型的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憋闷性的痛苦,伴随着濒死的感觉,并伴有大汗,且无明显的消退。尤其是有过冠心病史,或是有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第二种是心电图的改变,在超急性期,T波高尖峰是很正常的,ST段弓背向上的升高是很正常的,如果下壁的心肌梗死,会有二导联、三导联、AVF导联ST段弓背上举。第三个方面是心肌酶的改变,在临床上可以采用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的心肌特异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的人才能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在没有条件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可进行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能够让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就能再次得到血液灌注。溶栓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有外伤出血或手术史等活动性出血、高血压、夹层动脉瘤、血液病、出血倾向者、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不适用溶栓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首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小于三个小时,另外没有条件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那这就是首选。另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小于十二个小时,患者的年龄小于七十周岁,而且没有溶栓的禁忌那么仍然可以选择进行溶栓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很不舒服,主要有胸闷、胸痛、气短、憋闷等症状。患者会很紧张,而治疗的重点是让患者安静下来。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复原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安抚是非常必要的。
2、如果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可以使用镇静剂。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时,应给予患者输氧;同时要让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现便秘或者其他肠胃问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恶化。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