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求解!!!!!

会员1141364 44 已回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消除或减弱症状!~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生活条件很好,学习也没多大压力,但我是个完美主义的人,上初中后就有了个习惯,老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比如说,今天有很多事要做,我就在脑子里整理一下,对自己说:“作业,游戏,电脑,充电……”等等。一旦想起,不这样想想就觉得思路不成体系很乱,但并没多大影响。每天频率不高。不过慢慢地从暑假开始,由于没有学习上那么多事,注意力没有对象,频率就高起来,到现在已经白热化,几乎无时无刻不这样,连睡觉时精神都紧绷无法入眠。。。。很痛苦,而现在,我的注意力一旦不集中于某一件事上就会想起自己的情况,并且对自己说:“作业,手机。”但是想完了还是不自觉得想,不想就脑子发热,于是又一次这样,循环往复脑子就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我试着以别人的思维想,并对自己说:“作业嘛,以后慢慢做就是,别想了.”但是想完后还是自动得想起来,觉得思路乱,就再一次………说实话。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点精神过敏,马上就要上初三了,这样下去如何得了。求各位叔叔阿姨帮帮忙,求求了!!!!!!!!!!!!!!!!!!!!!!!!!!!!!!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洁 医师 湘南学院其他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79315
你好,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既往压力太大心理问题极大所致,建议调整心态,不要着急,适当的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自我暗示疗法等,一直存在并加重了就要及时积极治疗。
有用0
彭康 医师 湘南学院其他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14807
您好,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您这是给自己过多要求导致的压力变大,时时刻刻暗示自己要做这做那会不经意地给自己增加压力,建议您稍微放宽点心。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理疾病表现和症状多种多样,出现感觉障碍特别是感觉身体比较敏感,有的表现为感觉迟钝,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听到一些声音或者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人和事物,为此而惊恐不安、担心、恐惧、怀疑。有的表现话多、兴奋,而有的表现情绪低落、话少、不愿意说话、与人交往。有时表现的是特别敏感多疑,与人沟通中总怀有敌意目光等,这些都是具有心理疾病的表现。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下面一些心理疾病会引起失眠:
1.害怕失眠:很多失眠者担心自己晚上睡不着,或者想尽办法让自己快点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过程:兴奋和抑制。脑细胞在白天是兴奋的。一天工作结束,需要休息,进入抑制状态,睡觉。这种“警惕”的心态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
2.自责:有些人在犯了错误后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在脑海中重复那个错误,后悔当初没有处理好。因为白天事情多,后悔和遗憾的感觉略轻。晚上“游荡”在后悔和后悔的幻想和兴奋中,久久不能入睡。
3.期待心理:担心睡过头,所以经常早醒。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失眠一般是由于精神紧张等原因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心理。
如果你经常失眠、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不适,可以选择看心理医生,请心理医生帮你解决。看失眠是不是心理问题等造成的。建议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多做事,多运动,晚上多休息,不要胡思乱想,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尝试转变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因为越是专注反而越可能睡不着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预防是糖尿病护理的关键。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导致了很多疾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很多人因为长期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心情低落,情绪低落,导致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预防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同时也希望大家平时多注意身体,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建议多关注这些常识,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一、吮吸手指,宝宝有的时候吸吮手指是很正常的,一般到了两三岁之后就会慢慢的消失,但是如果还没有完全消失,那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二、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男女儿童均可发生,严重的会导致局部出血,甚至是甲沟炎,经常会出现失眠和抽搐。三、屏气发作,是指婴儿在受刺激、啼哭、过度换气后,会有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色、肢体僵硬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四、口吃,是在儿童时期,经常出现的语言紊乱。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紧张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有想尿尿的感觉,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皮质醇(肾上腺在应激反应时产生的一种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出现包括便意在内的一系列现象,实际是紧张和焦虑的生理反应。好的应对方法是转移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焦虑情绪,想上厕所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