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中毒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氧化剂的激活、肝脏本身巯基的丢失,或自由基的刺激。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抗炎保肝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还原型的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进入人体后,可提供肝脏巯基,或直接与自由基结合,保护和恢复肝细胞功能。硫普罗宁本身带有活性巯基,能对抗药物对自由基的损害,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从而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药物性肝炎,又称为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为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临床常见的抗感染类药物、化疗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中枢神经类药物、降糖药、抗甲状腺药物、维生素、酶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等。停用已经引起或者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可以使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还原型谷胱肽等药物进行抗炎保肝治疗。如果药物性肝炎比较严重,可以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预防药物性肝炎通常主要在于避免使用药物。
预防药物性肝炎要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基本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存在对肝功能的不同损害,但有些药物发生损害的概率更大,有些药物的概率更小,同时也跟自身身体状态有关系。药物性肝炎的治疗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尽量避免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的可能。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为:首先要注意停止服用肝毒性的药物,然后要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
药物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毒性药品,对肝脏的损害,或者是对肝的损害。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为:停止服用或调节肝毒性的药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同时还可以服用某些特定的解毒剂,能有效改善药物性肝炎的情况,有利于身体恢复。
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具有明确的肾毒性,老年人或儿童期服用会导致肾功能下降,肾衰竭,部分患者会发展成尿毒症,晚期甚至需要透析。另外一些肿瘤化疗药物也有肾毒性,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另外,碘造影剂在心脏造影和血管造影时,由于碘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同时又是大分子物质,很容易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用药后要多喝水,以激活肾功能,减少肾损伤。
药源性肝病是一大类的病症,是一种由大量的药品引起的肝损害。
在医学上,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原因很多,第一是因为药物性的原因,例如某些常用的肝毒性的药物,抗炎症的药,抗癌的药,治疗甲状腺的药,还有某些中药。此外,与患者的肝有一定的联系,在肝内可以进行药物的转化,如果出现了某些中间性的物质,会对肝细胞、胆道造成损害,从而引起药物性肝病,而药物性肝炎则是在急性期出现的,有些患者还会引发机体的免疫机能失调,从而引起慢性药物性肝病,这种疾病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引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