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病人。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会员297030 71 已回复
我有个病人。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已住院2月。昨天突发心前区疼痛。后疼痛偏向左侧胸部。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胸片:双下肺感染,左侧胸膜腔积液。未见气胸及肺梗塞表现。病人干咳无痰。无咳血。请问我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旭 江西二级甲等医院内科
擅长:消化内科,肝病科,妇产科
你好!目前主要问题是积液和胸膜炎的主要问题,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有用0
相关问答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为胸痛性质。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睡眠时偶有发生,经卧床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胸痛症状可短暂缓解。若未完全缓解的心电图则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且伴有T波倒置,待心绞痛缓解后波形即恢复正常。应注意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该疾病严重时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恐发生猝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主要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降脂、改善预后等。抗血小板疗法(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抗凝剂(黄达肝葵钠,比伐卢丁)。
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有:硝酸盐类药物、镇痛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其它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不能承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胸痛、心电图短暂性改变、心脏标志物异常等。
心绞痛是冠心病发作时比较常见的类型,由于不同的发作表现不同,很多人不容易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强一些,经常被描述为疼痛可持续长达30分钟,偶尔可以将患者从睡眠中痛醒。
心绞痛发生的频率、严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出现静息型和夜间型的心绞痛,胸痛放射至新的部位,发作时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和呼吸困难等,也是不典型心绞痛的典型表现。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来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做体征,心音低沉、心跳增大,可以通过心电图、ST值、T波倒置、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来确诊。如果心电图上没有发现心肌缺血的征象,那么就需要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或者是冠状动脉造影。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是由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决定的,即急性期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高,程度高,持续的时间长,在睡眠状态下容易引发心绞痛,而在这一个多月来,近期刚进行的轻度的身体运动可能会引起。对于曾经患过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运动测试等患者,即使没有ST-T段变化,也可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心肌梗塞后两个星期内出现的。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要做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检查。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心电图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显示为ST段下移,T波倒置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判断心脏房室大小,识别运动情况,心脏结构异常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