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男,38岁,有十年的抑郁失眠病史,去

会员61141704 38岁 已回复
本人男,38岁,有十年的抑郁失眠病史,去杭州京都医院做EFG脑涨落图分析检查,结果提示:1、GABA、GLU相对功率升高,2、DA、兴奋递质3、兴奋递质6、抑制递质13相对功率降低; 印象:1、GABA、GLU功能增强; 2、兴奋抑制功能紊乱。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1、没有遗传病史 2、从10岁的时候开始,受黄色的影片影响,开始手淫,性格内向,越陷越深,一直到高中毕业,这时已经睡眠不好(晚上梦遗,说梦话),毕业后,家境不好,又受情感的打击,情绪越来越忧郁,最严重有***的倾向;后在2000年看医院说是抑郁症,服抗抑郁的西药,陆陆续续,反反复复的病情没有正确的治疗,至今一直没有走出来。 3、杭州京都医院诊断:抑郁失眠症拌有强迫症(服西药: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早晚各一片,奥氮平睡前1/4片;中成药:十一味维命胶囊早晚各4粒,状元丸早晚各一袋5克; 奥氮平的副作用太大,早晨懒床,全白天晕晕的、懒洋洋的没工作效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童艳 上海知趣信息公司心理诊所
擅长:业心理辅导,婚姻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中老年残疾人...
已帮助用户: 23596
心理分析:这些症状可以治愈的,但需要时间和恒心。 你不必为此太过烦恼,虽然被这些症状折磨很痛苦、
心理指导:其实你的情况在我看来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或者至少也是已经控制住了。建议最好去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去做一个测量,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你
有用0
相关问答

临床上,如果患上抑郁症和失眠,可以服用褪黑素。
但是服用褪黑素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态。对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抑郁症、缺乏兴趣、思维延迟、意志活动减退等)没有改善作用。褪黑素只能缓解失眠,不能完全改善抑郁症的病情。因此,对抑郁症失眠患者来说,首先要确诊系统的抗抑郁治疗。特别是用于抗抑郁治疗的药物推荐使用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这种药物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肾上腺素的清除,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情绪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针灸能治疗抑郁失眠。
针灸的作用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失眠主要是由心火亢盛、心肾不和、肝胆亢盛或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等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清心降火、益气养血、清肝利胆、调理心肾来治疗失眠。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头部、背部和下肢。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脉、赵海、涌泉等。若气血亏虚过重,亦可与关元、气海等配伍。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建议还是不要使用药物的了,因为,任何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了,是容易导致胎儿的发育的畸形的了,另外,要注意白天不要睡眠。适度的运动,是可以帮助调节晚间的睡眠的,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物钟等。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抑郁失眠首先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状缓解后,早醒症状逐渐缓解。抑郁症多伴有失眠,失眠的表现形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早醒是抑郁症症状之一。或者给予抗抑郁药物中有睡眠作用。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失眠症状,可以通过运动或者可以和家人朋友沟通,适时给予亲吻或拥抱来缓解。
由于学习压力大、工作不顺心等因素,患者在精神压力较大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影响睡眠,引起失眠症状。这时候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变好。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保持自己的作息规律,远离抑郁焦虑的源头。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比如游泳、打羽毛球、慢跑等。因为运动能促进大脑内分泌内啡肽,并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失眠可以吃以下食物:
1、香蕉。香蕉中含有能让人远离抑郁情绪的维生素B6和使人精神愉悦的5―羟色胺物质,可以有效的使人远离忧郁症状,促进睡眠。
2、牛奶。牛奶不仅营养,而且也有抑制大脑兴奋的功能,能让人极易入眠。
3、糖水。糖水会产生大量血清素,从而让头脑抑制后极易入眠。
4、核桃。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