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前9晚饭后2小时18早餐前10?

匿名 5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晚餐前9晚饭后2小时18早餐前10?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晚餐前9晚饭后2小时18早餐前10后23早餐豆腐脑一碗玉米饼2张中晚餐盒饭每天早起跑步半小时现在打优泌林70/30的早18晚16打了两个月了我是不是应该加点药啊。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松松 天津市妇幼保健院其他 二级乙等
擅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 15097
健康指导: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您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都明显高。血糖控制的情况不好,一是有可能饮食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控制热量摄入,控制糖类摄入。二是胰岛素剂量不够,但是一定要遵医嘱增加,不要自己随意加减,以免引起副反应。
有用0
关注
尹书方 医师 河北威县贺营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女性不孕
已帮助用户: 374220
问题分析: 你的这种情况,考虑是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点,表现为多尿、多饮、消瘦
意见建议:平时高纤维素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应该注意休息,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尽量食用低糖食物以控制血糖。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餐后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素通过分泌基础状态,控制肝糖输出,避免空腹血糖升高。饮食增加胰岛素分泌,有助于抑制摄入饮食引起的血糖升高,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出现高峰延迟,餐后血糖进一步上升。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控制满意,餐后血糖增高,有助于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加强餐后活动,改善餐后血糖水平。一些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餐后血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需要延缓糖的吸收。饮食中使用血糖调节剂、非磺脲类促分泌剂格列酮类药物,有助于血糖的餐后控制。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餐前血糖过低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过低主要是由于饮食控制不好造成的,所以饮食方面要控制好主食,少吃高糖食物,多吃绿色蔬菜,运动调理血糖。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释放高峰期延长,如果没有糖尿病史者反复餐前低血糖,建议去内分泌科做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检查;糖尿病患者餐前低血糖症的发生,一方面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有关,可以加用阿卡波糖,起到消峰祛谷、延缓葡萄糖吸收、减缓餐前低血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降糖药物的原因调整降糖方案。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调整餐前血糖高可以总热量控制饮食,依据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身体活动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标准体重的范围内。每天摄入热量1500~1800千卡,长得胖一些的人应该减少1200~1500千卡。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餐前和餐后都需要测血糖,没有哪个比较准的说法。
餐前血糖与餐后血糖均为需糖尿病人进行监测,没有确切时间说,是否精确,化验水平的高低,仪器设备关系密切。在临床上,经常用餐后两个小时来表示血糖的高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各有其正常值范围及诊断标准,健康人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这里所说的空腹,起码是指空腹8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在空腹八—十二小时之间血糖比较平稳,这时进行检测最适宜。饭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时。就不能认为已经高血糖了,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有必要还应该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查出血糖升高后,需饮食控制,结合运动锻炼。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治疗等都能有效地降低餐前的血糖高。
1、饮食调理
在膳食中要保证膳食总量的均衡,适当的吃全麦和杂豆,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另外,要尽量不要喝酒,尽量减少烟熏,腌制食品。
2、运动调理
饭后高血糖可以通过散步、慢跑等方式来调节身体的血糖。
3、药物治疗
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建议服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或者是皮下注射胰岛素。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餐前血糖应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之间,所谓的血糖,是血液中的糖,当食物中的糖进入血液时,胰岛素的作用很快就会减少,或者被身体的大组织使用,或者被送往肝脏,变成糖原,或者转化成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