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乙肝小三阳,谷丙比谷草1.6,谷丙转氨酶54,病毒DNA...

会员34278423 39 已回复
本人乙肝小三阳,谷丙比谷草1.6,谷丙转氨酶54,病毒DNA为1.88*10的3次方,现在就是腿酸的比较厉害,但医生说不用治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另外一个医院的医生给我开了复方甘草酸铵片和云芝胞内糖肽片,我能不能吃?本人非常着急!!1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施立军 主治医师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内科、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12895
问题分析:你好,从你乙肝小三阳的病史来看,你的病毒DNA为1.88*10的3次方是超过正常范围的,正常应该小于500,说明乙肝病毒在复制,有一定传染性 ,谷丙转氨酶54说明肝功能轻度损伤,这个情况是需要治疗的。
意见建议:你暂时还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复方甘草酸铵片是保肝降酶药是可以服用的,云芝胞内糖肽片这个药是提高你免疫力驱除乙肝病毒的,但是疗效不一定满意,也是可以使用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乙肝小三阳一般指的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患者检测乙肝小三阳HBV-DNA呈现阴性,可能是因为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比较低,检测不出HBV-DNA。乙肝小三阳DNA阴性,说明病情应该是得到了合理的控制,病毒在体内表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病毒复刻变少,传染性开始逐渐减弱,但是体内依然是存在病毒的情况,只要有病毒存在,就还是会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进一步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才可能早日转阳。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适量的吃些鱼肉也是可以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自己不要盲目的乱吃药,那样更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饮食营养要均衡。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如果是乙肝小三阳通过长期的吃抗病毒药以后,病毒定量也是阴性,这种人也可以长期存活。但是如果是小三阳伴随有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者腹水以及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甚至最后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状况下可能就会影响寿命的问题。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小三阳属于肝炎。
乙肝小三阳是肝炎类型之一,乙肝小三阳就是指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如时间在6个月以上,则说明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并且会伴有发热,恶心等症状。如有乙肝病毒感染,发生肝脏炎症,便可称之为慢性乙型肝炎。另外,还要及时了解肝功能变化,一旦发现肝损伤或肝功异常就要立即就医。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好习惯和合理营养,注意忌酒、忌熬夜,忌过度疲劳。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小三阳不能喝。
乙肝小三阳为两对半的乙肝检测结果,小三阳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受到了乙肝病毒的侵袭,正处于恢复期。乙肝小三阳患者若饮酒,酒体中主要成分就是酒精,而酒精主要在肝内代谢,肝内酒精会增加肝内代谢负担,从而使乙肝小三阳病情恶化,因此乙肝小三阳不能饮酒,也不要熬夜。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小三阳的病人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感冒、受凉、注意保暖。
2、饮食上要注意少饮酒,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东西。
3、定期做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肝脏彩超等检查,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确诊、治疗。
肝功能异常需要进行保肝护肝,早期肝硬化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避免病情复发,避免肝硬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从而延缓病情的恶化,从而提高预后。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