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都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在肝、肺等脏器中形成囊肿,并造成各种并发病,临床上会出现腰痛、血尿、脓尿、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膜炎等,在治疗上可以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摘除包虫,同时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饮食的卫生。
肝包虫病分为囊性肝包虫病与实性肝包虫病。囊性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圆形、囊样、低密度影,主要特点为母囊套子囊,即大囊中套着小囊;实质性肝包虫病影像学主要表现以肝内实性肿块为主,其特点是在实性肿块内部,存在较多微小囊泡,且实性肿块间,可观察到较多颗粒状或不定型钙化,CT影像中呈高密度影。
治疗包虫病的药物主要是使用消炎药和抗生素的药物,如果比较严重就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造成感染的状况,并且会有比较长当潜伏期,会出现肝脏区域的疼痛不适,食欲减退等状况。
包虫病应该是宠物传染的,包虫病的成虫寄生在动物的肠道内,随着粪便会排出大量的虫卵,污染周围的环境,如人不注意,就会误食而得病,养宠物要注意环境卫生,勤洗手,消毒,定期给宠物洗澡。
可以进行抗寄生虫治疗,可以选用阿苯达唑,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用药之前可查眼底和头核磁,观察是否有病灶,避免杀死虫体时引起身体的损伤。一旦出现巨大压迫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完整地摘除寄生虫囊包,同时抗寄生虫治疗。如果囊包出现继发性的细菌感染,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包虫病复发可能是因为再次接触了畜牧,如狗、狼、狐等直接接触或传播而传染。一般感染者可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样皮疹,瘙痒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但也有多数感染者可能是无症状。轻者可选择药物治疗,重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平时在畜牧地区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儿童期应做好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