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11月份心肌炎引起的室早,目前心肌酶各项正常,...

会员15922852 27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去年11月份心肌炎引起的室早,目前心肌酶各项正常,但是室早一直没好,3月20号查的动态心电图,大概4320个室早,吃了一段心肝宝胶囊,有缓解,感觉好了很多,但是没有彻底消除,每天还有那么几十下。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目前在家休息一个半月了,室早短期能治好吗?大概治疗恢复周期是多长时间呢,彻底能消除吗吃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还需要做什么配合治疗呢,大概什么时候能恢复工作啊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家斌 长春市中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湿气重,针灸
已帮助用户: 14208
问题分析: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外收缩。
意见建议:建议服用抗心律药物,心肝宝胶囊建议坚持服用,平时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多喝水,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祝你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祝隆光 医师 岳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皮肤
已帮助用户: 10639
问题分析: 这个没有什么大关系,就算是过两三年还没有消失也没什么事的,就算是完全健康的人也会偶而的一天有几次早博的
意见建议:这个病恢复的非常慢,你吃心肝宝有点效果可以继续吃,吃长点时间没有关系。你要保持好心情不要担心这个事更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酶高并不一定就是心肌炎的表现。
心肌炎病人可有心肌酶学增高,因心肌炎自身因心肌的炎症性变化而发生,能释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致其上升。如果这种症状持续,就可能导致小腿静脉曲张以及溃疡等问题。但除心肌炎外,也有其可导致心肌酶升高,若心肌梗死时,可发生心肌细胞坏死之后肌酶增高。
建议心肌酶高的患者及时就诊检查,确诊病因之后合理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检查心肌酶能检查心肌炎,具体分析如下:
在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心肌酶的升高是一个必要选项,所以心肌酶检查可以协助明确心肌炎的诊断。同时结合患者有近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以及心脏心功能的下降等情况,就可以诊断为心肌炎,便于对症治疗。
患者的饮食应低盐、低糖、低脂、注意营养均衡,适合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酶高并不代表所有的心肌炎都会导致心肌酶增高,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那么心肌酶就会增高,而心肌炎则会出现持续的心肌酶学增高。如果有血压没有增高,要注意是否有心肌炎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要尽早进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患者得了心肌炎,可以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阿昔洛韦、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室早总数小于5次/h,或100次/24h算正常。
室早总数超过上述数值说明心脏电活动异常,可能属于病理性情况,不过还应结合临床的资料判断。比如患者本身有器质性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曾出现过晕厥、黑朦等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为多形性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速,如果急性心梗、QT延长基础上,还出现了RonT现象,多有病理意义,患者应该积极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炎心包炎的心肌酶是会升高的。
心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心脏细胞中的各种酵素。注意脑细胞受损或坏死,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肌酶水平也会增高。心肌炎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侵入心脏,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畸形,坏死,重组等。心肌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心肌细胞坏死的次数增多,就会导致心肌酶增高。心包炎是由心包的脏层和壁层的炎症所导致的。常见的原因有: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心包炎还会侵犯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因此,心脏包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心肌酶高度来体现。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酶升高不一定是心肌炎。具体分析如下:
心肌酶升高的原因包括: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缺血导致的,当心脏受到损害时,会导致心肌酶升高。2.肺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肺栓塞会使右心负担急剧增加,从而对右心的心脏产生损害,从而使心肌酶升高。3.肾脏的损伤。肾脏功能不全时,可引起心肌酶累积,甚至在没有心脏损害的情况下,也可引起心肌酶升高。因此心肌酶升高不一定是心肌炎。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