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的主要特点如下:
在心前区的疼痛或憋闷感,会在胸骨后方向左下方进行蔓延,直至到左侧肋骨和上腹部;向上方向可以蔓延到左侧的肩膀、后背、口腔、面部、头部和左上肢,这些部位都会有拉伸样、压榨性和绞窄性、挤压感的疼痛。疼痛时间通常在三十分钟及以上,持续较长,且患者经过休息或硝酸甘油口服后,并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率、血压、脉搏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心动过速、心悸、胸闷、气短,伴随胸痛的症状,症状严重时,患者的憋闷感、濒死感会很明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安排如下:
1、病情稳定患者:在保守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要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注意饮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
2、其他:正在接受治疗且胸痛症状未缓解或等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该禁食。
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具体内容如下:
AMI的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等。在心梗的急性期内,肌红素首先升高,但其特异性很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酶谱、tni、tnt值都会逐步增加,其中TNi和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最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心梗,判定心梗的严重性和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手术1~3日内能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3-4日后能下床锻炼,从床边做起,逐步加大锻炼强度,视病人的体能状况而定。
对于伴有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在5-10日内下床,同时要有家人陪伴;介入治疗1个多月内,不能使用任何器械;股动脉介入治疗时,不能长时间蹲守,要控制好自己的肢体活动范围,如果有针刺处有痛感或者包块,要及时检查术口有没有出血。
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后,可有发热的现象。
通常属低热或中等发热,约37~38度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白细胞升高,同时血沉迅速升高等现象。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消化不良,就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因坏死物质吸收后,通常约24~48小时内出现疼痛,人体体温上升,程度和梗死范围成正相关即,梗死范围越大,可有发烧的迹象越严重,体温通常为38摄氏度,极少超过39摄氏度,一般持续时间一周左右。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很不舒服,主要有胸闷、胸痛、气短、憋闷等症状。患者会很紧张,而治疗的重点是让患者安静下来。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复原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安抚是非常必要的。
2、如果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可以使用镇静剂。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时,应给予患者输氧;同时要让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现便秘或者其他肠胃问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