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身体体温有什么变化吗

会员6993715 已回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身体体温有什么变化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后,可有发热的现象。
通常属低热或中等发热,约37~38度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白细胞升高,同时血沉迅速升高等现象。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消化不良,就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因坏死物质吸收后,通常约24~48小时内出现疼痛,人体体温上升,程度和梗死范围成正相关即,梗死范围越大,可有发烧的迹象越严重,体温通常为38摄氏度,极少超过39摄氏度,一般持续时间一周左右。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后,可有发热的现象。
通常属低热或中等发热,约37~38度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白细胞升高,同时血沉迅速升高等现象。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消化不良,就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因坏死物质吸收后,通常约24~48小时内出现疼痛,人体体温上升,程度和梗死范围成正相关即,梗死范围越大,可有发烧的迹象越严重,体温通常为38摄氏度,极少超过39摄氏度,一般持续时间一周左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具体内容如下:
AMI的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等。在心梗的急性期内,肌红素首先升高,但其特异性很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酶谱、tni、tnt值都会逐步增加,其中TNi和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最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心梗,判定心梗的严重性和预后。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酶改变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肌红蛋白,它可以在1个多小时内监测到,4-8个小时后达到高峰,12-36个小时。在发生后2-4个小时内,肌钙蛋白I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峰值在12-24个小时,5-10个工作日。在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后2-4个小时内,肌钙蛋白T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峰值一般是24-48个小时,一般在1-2个星期左右。肌酸激酶同功酶的上升比较缓慢,一般在发病后3-4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一般在10-24个钟头左右,一般会在2-4个工作日左右。肌酸激酶在发生后6~10个小时内呈上升趋势,峰值为12~24h,3~4d。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溶栓药物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溶栓药物,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不相同,心梗后药物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的基础状况不同,溶栓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强化监测为主,病人应卧床休息,止痛,并进行血管再灌注。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溶栓和冠状动脉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临床。在此期间,最主要的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处理,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区域,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3种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的心肌梗死。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支架血栓相关所致的心肌梗死。
3、是自发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心肌梗死。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温水、多休息,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