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是疼痛,脊椎变形,易碎。常用的药物有双磷酸盐、降钙素、维生素等。常见的症状是全身骨头的疼痛,在有负载的情况下会加重,还会出现腰痛、背痛、驼背、脊柱畸形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是治疗的基础。同时建议老年患者要多晒太阳,注意休息,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情况。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症状有腰疼、驼背等。主要表现为:
1、疼痛,主要是腰部和脊椎的疼痛,或者是全身的骨头痛,这种疼痛是从脊柱的两侧开始,持续时间长了或者是负重或者是站的时间长了,这种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2、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驼背,身长缩短。
3、易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
4、呼吸困难,因为肋骨的骨质疏松所致的胸廓弹性减弱,使肺部活动减少,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补钙有关系。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钙的摄入不足,导致骨量丢失引起的。为了防止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平时在饮食上需要每天保持1000mg的钙摄入量,平时在饮食上尽量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豆腐等。缺钙严重的,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补钙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葡萄糖酸锌钙等。补钙的时候,还需要多晒太阳,这样有利于钙吸收。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是综合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钙、活性维生素D和骨吸收抑制剂。骨吸收抑制剂如缓解疼痛、控制骨质疏松的降钙素、提高骨质密度的双磷酸酯等均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该以西医为主,配合理疗、针灸等治疗。术后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摔倒,同时要定期监测骨质疏松和骨骼代谢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
骨质疏松检查血常规、X线片等。
在发生骨折后,患者会出现血钙、血磷、尿钙排出量增高,代谢平衡试验表明,负钙、负镁、负磷平衡,而造成负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吸收减少,尿排泄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计划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现生化异常。X线片显示,主要的变化是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层厚度减小,骨层厚度减小。另外,骨质疏松症也可以通过指数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但是它的敏感度不高,很难发现早期的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