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尿崩症该怎么治疗

会员13683913 45 已回复
两年前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现在长期吃弥凝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下丘脑、垂体的核磁共振均无问题但是注射脑垂体后叶注射液可以控制核磁共振在两年期间做了多次(分隔时间很长)均无问题(在不同的三甲医院)查不出病因,又不是遗传现在能不能根治?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共6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建 主任医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病综合征、多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的治...
饮水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足够的饮水可以纠正和预防DI导致的许多水代谢的紊乱。其他的药物治疗目的是保证必要适当的水的摄入,防止夜尿和影响夜间睡眠。对儿童减少夜尿保证睡眠还能够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有用0
罗琰琨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内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及肾内科的相关操作,如肾穿刺...
尿崩症必须与其他类型的多尿相鉴别。有些通过病史可以鉴别(如近期使用锂或甘露醇,在甲氧氟烷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或近期肾移植)。在其他病人,通过体检或简单的试验室检查将提示诊断(如糖尿病、肾脏疾病、镰状红细胞贫血、高钙血症、低钾、原发怀醛固酮增多症)。
有用0
郭阳 副主任医师 沈阳463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病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有用0
岳荣铮 主治医师 成都华西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处理肾内科疑难、危重病症,尤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ADH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低渗尿,血浆ADH水平降低,应用外源性ADH有效。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因素有多种,约30%的病人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或特发性),25%与脑部、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有关(包括良、恶性肿瘤),16%继发于脑部创伤,20%发生于颅部术后。
有用0
李争艳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注射剂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加压素皮下注射5-10U,可持续3-6h。该制剂常用于颅脑外伤或术后神志不清的尿崩症病人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暂,可有助于识别垂体后叶功能的恢复,防治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发生水中毒。
有用0
张莉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两年前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果排除继发性原因,但是最好再检查一下,确定有无继发性原因!
有用0
相关问答

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引起肾性尿崩症的原因有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性肾病,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治疗需要去除病因,特别是对继发性尿崩症:肿瘤引起者应进行放射或手术治疗,感染引起者则宜采用相应的各种抗感染治疗。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后者为肾性尿崩症,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可以使用利尿的药物治疗。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继发性尿崩症病人主要采用的是对症治疗。对于原发性尿崩症病人,可以使用抗利尿药物来进行治疗。在口服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病人也可以服用加压素水剂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病情分析: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烦渴,多饮,多尿为主要症状.饮水多(可大于3000ml/m2),尿量可达4~10L,甚至更多,尿比重低且固定.夜尿增多,可出现遗尿.婴幼儿烦渴时哭闹不安,不肯吃奶,饮水后安静,由于喂水不足可发生便秘,低热,脱水甚至休克,严重脱水可致脑损伤及智力缺陷,儿童由于烦渴,多饮,多尿可影响学习和睡眠,出现多汗,皮肤干燥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低下,体重不增,生长缓慢等症状.
意见建议:如充分饮水,一般情况正常,无明显体征,可以用①噻嗪类利尿剂:一般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每日3―4mg/kg分三次服用,②氯磺丙脲:增强肾脏髓质腺苷环化酶对AVP的反应,每日150mg/m2,一次口服,③氯贝丁酯(安妥明):增加AVP的分泌或加强AVP的作用,每日15―25mg/kg,分次口服.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④卡马西平:具有使AVP释放的作用,每日10―15mg/kg.

李宁护士妇产科威县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7520
擅长:妇科疾病月经不调

指导意见:你好,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低渗尿,如果不是肿瘤引起的,一般需使用药物,如果是肿瘤引起的需使用手术治疗。建议去医院做个头颅CT检查,来排除肿瘤的可能,然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也有一定效果的。

田存肖妇产科李怀卫生院已帮助用户:167495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指导意见: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为渐进性,在数日或数周内病情逐渐明显,有时可突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继而烦渴多饮,有时烦渴出现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质,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渐消瘦。如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得不到饮水,或是在手术、麻醉、创伤后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脑病变同时累及口渴中枢时,多尿得不到饮水补充,病人可迅速发展到严重脱水,出现高渗证群,主要为脑细胞脱水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根据高渗程度的轻重,出现头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变、烦躁及神志模糊,可发展至谵妄、昏迷、体温可降低或出现高热,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疗过程中,如果用量过大,尿量减少时,仍不适当地大量饮水或是由于口渴中枢功能减退,皆可造成体内水分过多,出现低渗证群,主要表现亦为精神症状。

李保龙医师内科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已帮助用户:386288
擅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