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朋友得了乙肝大三阳10的5次方,我怕她传染我,我和她谈了...

会员760087 22 已回复
我女朋友得了乙肝大三阳10的5次方,我怕她传染我,我和她谈了1年多,接吻,性交,吃她的饭都做了,最近才检查出她有乙肝,我没有。她的是母婴传播,看好可怜,家里就剩下父亲,母亲死了。我该怎么办啊,烦的要死我。。。。。。。。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林龙潜 医师 广东梅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肿瘤
已帮助用户: 64027
你好
这种情况 你应该去检查一下有无抗体 若没有抗体 应行乙肝疫苗注射
有用0
关注
谢地长 医师 岭背卫生院传染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肝病,结核
已帮助用户: 130732
你好
这个要进一步进行肝功能检查确定情况。才好进一步进行指导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乙肝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昆虫叮咬传播。一般的接吻是不会传染的,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到正规医院检查乙肝五项,看体内是否有抗体存在,若没有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止传染。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主要传染源是了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日常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乙肝大三阳是指乙肝两对半检查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代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但并不代表肝功能受损严重。乙肝大三阳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日常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与乙肝大三阳患者进行密切接触。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夫妻通常会传染。
大三阳代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eAg、抗-HBcIgM均为阳性。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夫妻之间通常会出现传染的现象。因为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表明已被乙肝病毒感染;HBeAg阳性表明HBV在人体内繁殖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抗-HBcIgM阳性表明该病毒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复制能力。总之,大三阳是指病人感染了乙肝病毒,是一种很强的传染性。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和乙肝大三阳同房并不会被传染。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染、围生期和产后的传染,即由母体向子女传递。
第二种是血液和体液的传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少量的患者血液也会被传染,比如说输血、注射、手术、共用剃须刀、牙刷、血液透析等。虽然说,和大三阳患者住在一个房间里,会被感染,但是没有血的话,也不一定就会被感染。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一般情况下,乙肝大三阳的传染性比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通常来讲,患者确诊乙肝大三阳后,此时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主要为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乙肝大三阳一旦确诊,患者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能受损,应及时采取保护肝脏的药物。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性生活,还要多做运动,增强免疫力。乙肝大三阳的患者平时可以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大三阳病人的唾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因为大三阳的病人,一般都是携带大量的病毒,而唾液中也有大量的病毒,很有可能会感染到他人。乙肝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患者血液、体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尤其是患者血液,因此要注意预防和预防感染。乙肝免疫是最好的防止乙肝病毒传播和防止感染的办法。
大三阳的病人,要定期随访肝功能,乙肝2对半,乙肝病毒DNA,肝脏彩超,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都要及时的进行检查。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