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视网膜动脉血栓该怎么办?

会员10734268 22 已回复
我的弟弟得了视网膜动脉血栓,这是个什么样的病?怎样能够才能治好呢?我想请求帮助一下,这个病花钱会很多吗?然后有这些症状视力急骤严重下降至光感全无。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该怎么办呢?请问能治好吗?
医生回答共6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国顺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部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 165470
指导意见:首先你必须尽快解除血管痉挛,可选择扩张血管药物球后注射乙酰胆碱或妥拉苏林,注射或口服醋氮酰胺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
有用0
莫绿春 其他
擅长:饮食营养、不良嗜好
已帮助用户: 220863
必须尽快解除血管痉挛,或将栓子推移到远端较小分支内,以缩小视网膜受累的范围。   (一)扩张血管 鼻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含服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乙酰胆碱或妥拉苏林;静脉或肌内注射烟酸,或静脉点滴4%碳酸氢钠。   (二)急降眼压 反覆间歇按摩眼球或(及)行房穿刺术。注射或口服醋氮酰胺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
有用0
范哲一 内科
擅长:脑萎缩、癫痫病、帕金森
后期治疗 经急诊处理,视功能有所恢复时,继续内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丹参浸膏片或复方丹参滴丸,亦可用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水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中医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有用0
姜姝臣 妇产科
擅长:带状疱疹、痤疮、性病综合
视网膜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一旦血供中断,在很短时间内即可陷于坏死而使视功能永久性丧失,因此尽可能及早抢救以挽回部分视力。
有用0
于娜诗 五官科
擅长:龋齿、扁平苔藓、口腔溃疡
病理上,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3h后,内层视网膜细胞膜破坏。血管内皮和壁间周细胞变性。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吸收并清除。
有用0
武听兰 内科
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
外,抗血小板凝集剂如乙酰水杨酸肠溶片、潘生丁,以及各种支持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E、ATP,辅酶A均可应用。
有用0
相关问答

有动脉血管血栓要抗凝溶栓治疗,如果堵塞非常严重,需要手术治疗。比如动脉置管溶栓手术、切开取栓手术、机械取栓吸栓治疗。导致的静脉血管淤积,从而形成血栓。建议病人多喝白开水,能够有效的使血液稀释,尽量不要吃过于太甜的食物,避免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饮食要注意清淡。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肠系膜血栓可选择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也应该进行抗凝治疗,同时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尽量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在医生的合理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病情的加重。必要时进行剖腹探查,将坏死的肠管连同含有静脉血栓的系膜切除。平时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如有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肠系膜动脉血栓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患者应该注意一般治疗,即包括建立静脉营养、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尽早进行导管下溶栓治疗,如果已发生肠坏死,则应进行剖腹探查术,并进行肠切除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腿出现血栓,要通过超声检查,分清血栓发生的部位。了解是深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或是小腿动脉出现血栓,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不一样。如果是浅静脉血栓可进行消肿、抗凝的治疗,避免血栓进一步发展,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将有血栓完全切除掉,这样病人能够很快的缓解症状。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首先需要积极遵医嘱进行治疗的,脑血栓的有可能和病人长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一些原发性疾病有关系。治疗方面多需要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营养脑细胞的药物,还有一些降颅压等对症的药物来治疗。如果发现的及时,还属于血栓形成24小时以内,可以考虑是否进行溶栓的治疗,问题是需要根据的检查结果听取医生建议。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小腿血栓可以通过一般治疗、使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患者应该注意一般治疗,即注意休息,卧床休息、下肢抬高,减轻局部水肿,有助于缓解症状。
2.使用药物:如果症状较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有助于消除水肿。静脉曲张重,需要进行取栓术或导管内溶栓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