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查出可能肺结核,各种检查治疗2个月后,确认...

会员96442763 2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去年7月份查出可能肺结核,各种检查治疗2个月后,确认是肺结核,然后开始吃药,侵润性肺结核,吃到现在有7个越多的药了,2个月前检查结果更严重了,说是可能出现新的病灶,前几天去拍CT,确定出现新的病灶,而且出现空洞,结果更加严重,吃药居然越来越严重了,我每天早上必须定时吃药,检查刚肾功能均无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怎么办呢?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7月份就咳过一次血,刚开始当肺炎治,一直不好转,确诊结核,9月份开始抗涝治疗,第一期强化治疗,吃了2个月,拍片无明显变化,继续强化一个月,然后二期治疗,换另外一种药异福片,吃了2个月,检查更加严重,有出现新的病灶的趋势,于是继续吃异福片,然后加了盐酸乙胺丁醇片,再过2个月去拍CT,结果显示病灶已经形成,空洞也出现,医生不敢给我开药了,让我换地方看下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经涛 医师 大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 二级甲等
擅长:1、结核病的治疗: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液...
已帮助用户: 5819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描述的这种情况,考虑是耐药结核的产生,这就需要做结核药的耐药检查,根据结果针对性的调整治疗药物。目前使用的是一线的抗结核药,现在有更好的二线抗结核药!建议你到省级的传染病医院去就诊。请对我的回答作出评价,谢谢!还有问题欢迎咨询。
有用0
单金姣 医师 未收录医院传染科 一级
擅长: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艾滋病,狂犬病,结核病...
已帮助用户: 37672
建议您去正规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具体咨询,需要调整抗结核药物的种类。
有用0
相关问答

孕妇检查肺结核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做PPD试验,在孕妇的前臂注射结核菌素;
第二、是抽血来进行化验,血里的结核抗体以及淋巴细胞干扰素释放试验都是可以对结核进行简单的确诊以及筛查;
第三、支气管镜试验,也是对胎儿没有影响的。
可以根据医院以及孕妇的情况,选取抽血和化验痰液,也可以作为结核诊断的方法。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方法为照X光胸片,病变多集中于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或肺下叶后基底段;特殊部位病变采用CT进行检查;血清学检测,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判断是否为结核病,该病的活动性及是否需要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肺结核的检查方法有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确诊还需要痰培养检查,肺结核是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早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细菌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则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疼,低热,盗汗,晚期还会表现全身消瘦,乏力的症状,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需要做血常规、痰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如果患病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加快。
2、痰结核菌检查,可以采用涂片、集菌、抗酸染色检测是否是阳性。
3、结核菌素试验。
4、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或CT检查,是常见的方法,可以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等。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可以去公立医院拍胸片,做痰检。这些都是免费的。肺结核还有午后低热的症状。因为肺结核是属于传染性疾病,如果是诊断失误,有可能会导致自己身边的人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诊断肺结核首先要了解它的流行病学史,例如有没有相关的诱因;其次,肺结核病人有相应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症状,经常有些慢性咳嗽、咳痰、咳血或者胸痛;另外,往往会有午后的低热、盗汗、消瘦,如果有这些症状,这些症状又超过两周,就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