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病能根治吗?

会员1141393 已回复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病能根治吗?
患者年龄:26
患者性别:男
病情描述:
我生活在湖南省北部,多年来患有慢肝,靠阿德维持。昨天在餐馆与同事们一起吃饭时不慎吃了半生不熟的草鱼(把未切的整条鱼随便蒸个半熟,然后把汁淋在上面),就我一个人吃得最多,因为没有我能吃的其他菜。事后想起了华支睾吸虫病,觉得有些恐怖,毕竟这是一种能致癌的寄生虫病,加之本人有慢肝,一旦感染会比普通人更麻烦。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吃生鱼后多久才能检查出肝吸虫病?
2、如果我现在已感染肝吸虫,过一年后再治还能治好吗?因为这一年我要应考没时间应付病。
3、肝吸虫病究竟能治愈吗?是不治之症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温鹤慈 贺营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已帮助用户: 213303
指导意见:你好,血吸虫病治疗以清热驱虫.方药用犀角地黄汤加味青蒿,白薇等,西医以吡喹酮口服.吡喹酮在初次与急性病人服药效果较理想,经多次同长时间和大量用药效果不理想
有用0
关注
任立存 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626588
指导意见: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都是治疗吸虫的特效药。一般治疗对重症患者应先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利尿消肿等
有用0
XYWY Pro 2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擅长妇科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93896
病情分析:
你好:对于肝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出现的原因就是生食海洋或水寄生物!你的情况目前不考虑感染!
指导意见:
对于已经蒸过的鱼本身已经高温消毒处理了!基本感染的的可能性非常小!
寄生虫病一经确诊可以不可以用驱虫药物!对于身体表现早期不明显建议做b超加粪便培养!

有用0
相关问答

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其中只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经过两三个月治疗能治好外,其它三个不容易治好,部分丙肝病人可以治好。会变成慢性肝炎常见是乙肝,乙肝大三阳病人的治疗,一个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毒的能力,当转氨酶大于80或持续肝功异常、肝硬化的时候说明自己免疫机制启动,这时候用抗病毒药效果比较好。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药物疗法,治疗阳痿要把心态摆正,阳痿是很常见的男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治疗阳痿一个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拿药。饮食疗法,轻微的阳痿,食疗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羊肉狗肉对男性阳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李玉涛主治医师外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可以涂抹抗生素,要在手红肿难受快要冻了的时候就开始涂。用之前先用热水烫烫手,促进血液循环。一个冬天用不同的抗生素,以防出现抗药性。自己家做饭用的醋,放在小容器里加热,煮沸,然后拿纱布洗冻伤的地方温度到烫手为宜,凉了再加热,每天20分钟。第二天红肿就会好很多。适用于红肿痒的冻伤,冻裂的地方不要洗,会很疼。坚持一个月,冻疮会去掉的。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目前治疗脚臭较好的方法是内用和外用药相结合。这种长时间脚部位不透气,是容易引起脚部位真菌感染,平时注意自己的清洁卫生,注意局部位的透气调节控制,是可以使用米醋泡水洗洗每一天,必要时是可以使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软膏外用治疗。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肯定。术中游离直肠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将直肠、乙状结肠固定在周围组织上,主要为骶前两侧的组织上,注意勿损伤周围神经及骶前静脉丛,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生冷肥腻食物,戒烟酒,加强锻炼。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丁肝治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很难治好。可以通过抗病毒的药物和护肝的药物是可以控制住,还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平时注意多喝水,保证睡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