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母婴阻断成功率有多大

会员3180879 已回复
我朋友是个乙肝大三阳病人,但是她已经怀孕三周了,害怕传染给孩子,乙肝大三阳母婴阻断成功率有多大?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
乙肝大三阳病人如果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可以达到母婴阻断的效果的,从而降低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而且乙肝大三阳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8%左右,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怀孕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患者疾病治好或者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怀孕,已经怀孕的乙肝大三阳患者则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有用0
相关问答

乙肝大三阳病人如果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可以达到母婴阻断的效果的,从而降低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而且乙肝大三阳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8%左右,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怀孕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患者疾病治好或者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怀孕,已经怀孕的乙肝大三阳患者则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大三阳小三阳,以及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等多种存在形式,需要结合肝功状况,病毒数量多少,确定是否用药治疗,已经被感染了乙肝病毒,这只能按携带者来处理了,可以化验肝功,病毒DNA定量,如果肝功正常,病毒数量不多,可以不用药定期复查就可以。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乙肝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患者有很多,中国大约9千万的HBV感染者,而慢性HBV患者约2千万,而HBV患者约7000万,肝功能正常的大三阳患者约为7000万,而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患者则更多,而这些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则是自发性转阴。一般来说,30岁之前,大部分人都可以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是30岁之后,如果还做不到,就会有肝炎、肝纤维化、肝肿瘤等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大三阳患者在服用干扰素的时候,如果有干扰素的适应症,那么就有可能转化为小三阳。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通常是好治的。
至于大三阳的治疗,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组织都是正常的,并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当然,有肝癌家族史,30多岁的大三阳患者,就算是肝功能和肝组织都是正常的,也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如果肝功能出现了反复的异常,或者是肝脏的形态结构有纤维化的趋势,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该治疗方法主要使用干扰素、核苷类的药物。但具体的用药方法需要遵医嘱确定,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通常不能自愈。
乙肝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检查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呈阳性。乙肝大三阳基本上不能实现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乙肝大三阳病毒携带者需要休息和定期复查,如果肝脏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则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通常不是肝硬化。
乙肝大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表现,可能是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乙肝大三阳患者一定要做好肝功能检查,积极抗病毒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肝硬化是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乙肝大三阳、肝硬化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大三阳和肝硬化通常为两种疾病,建议患者对症治疗疾病。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