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并没有等级划分,但如果出现轻微的骨质疏松症,则会出现疲劳等不适。
承载量降低。严重的时候会发生骨头痛,主要是腰部和全身骨头痛。不过这种疼痛通常都是弥漫的,不会出现任何的痛感。通常是长期步行,或是某一种姿态的变化,或是在进行负重运动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后期,脊椎会发生畸形,例如在后期会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患者的身材变得更加矮小,导致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颈椎和胸腰部位的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T值分级标准是:
1.当T值>(-1)的时候为正常,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情况。
2.当T值在(-1)-(-2.5)的时候,提示骨量减少,但并没有达到骨质疏松,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
3.在T值<(-2.5)的时候可以确诊骨质疏松。
患者要多吃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骨质疏松的分级根据骨密度的测定值和临床表现有没有骨折等等分为轻度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等等。
轻度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仅仅-1以下,病人没有症状或者有轻微的腰背疼痛,一般虽骨量减少,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不予诊断。如果骨密度测定在-1到-2.5,病人有腰背疼痛,四肢骨骼疼痛,则为中度骨质疏松,要积极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进行干预治疗。如果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且有一处或多处骨折,诊断为严重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检测指标就是T值,T值有一个正常范围,T值>-1即为正常骨密度;T值在-1到-2.5,提示骨量减少,但还没有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T值<-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2.5,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严重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骨骼会发生明显的骨密度下降、骨松质的下降,从而导致脊柱椎体的压缩和楔形变,进而发展成脊柱后突和侧弯。
第二种是病理性骨折,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会出现骨折。
第三是全身多个部位的疼痛或者是腰部的酸痛,可为剧烈疼痛。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经常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致残率也很高,五年生存率也就是2/3左右,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可以采用椎体成形球膨胀术来进行早期的活动,同时还需要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此外,患者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病症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