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负重部位为主。
1、胸椎和腰椎比较常见:临床上有腰痛、腰痛的症状,应该做X光片检查,确定有没有脊柱压缩性骨折。
2、常见的是桡骨远端的手、前臂关节:多见于50~60岁的妇女,应引起注意。
3、股骨颈端: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其并发症会更加严重,不管病人有没有接受过外科治疗,一年内死亡的概率有20%。
4、其他:肋骨、肩关节附近、下肢胫腓骨等。
胸椎、腰椎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区域。骨质疏松症的病人,其骨骼比较脆弱,很可能会出现骨折。骨质疏松症最易发生的部位有:
1、胸腰椎:病人在负重后,容易发生腰椎、胸椎骨折等。
2、髋部:病人可能会出现两个髋部的骨折,也可能出现一侧两次的骨折。
3、前臂远侧:前臂远侧骨折在绝经期后更常见。
要定期检查以上各部位骨密度,从而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好发群体主要有哪些,这些群体应定期来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了解是否伴有骨质疏松症,具体分析如下:
1、具有遗传性或家族史者主要包括身材较矮、骨架较小或体重过轻的部分,此外若家长患骨质疏松症时,本身应引起高度重视。
2、生活方式不良者,常抽烟、嗜酒、常喝咖啡和茶、不常吃奶、不常锻炼,这部分人还易患骨质疏松。
3、患病人群,比如已停经妇女、卵巢切除或患有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者,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甲状腺素或某些利尿剂者易患骨质疏松。
骨量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是:疼痛、脊椎畸形和病理性断裂。
骨质疏松症最多表现为疼痛,尤其是腰部痛,约有70%~80%的病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躺下、站立、咳嗽、用力等情况下都会缓解痛苦。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有可能是胸椎、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另外,骨折会对神经造成压力,导致患者的下肢感觉不正常,从而导致患者的膀胱和直肠的正常工作。
骨质疏松的断裂与普通的断裂是相同的,需要根据症状表现来诊断。
两者区别在于,骨质疏松病人的骨骼素质相对较弱,稍有外力就会引起骨质疏松,因此,骨折的确诊与普通的骨折是一样的。二、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运动限制等表现。三、骨折的疼痛,关节疼痛,四肢的机能不全,皮肤下有瘀血等,x线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然而,如果有一些断裂,则需要做更多的核磁共振。
发生部位在粗隆区、股骨颈区以及骨盆的耻骨枝、坐骨枝区域。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理状况,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骨头的质量会下降,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骨折的发生,最多见的发生部位是髋部。临床上最多见髋骨骨折。髋部的骨折的发生部位都是在髋关节周围。对于髋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的程度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