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肿是冠心病的症状吗?

会员5531236 80 已回复
下肢浮肿是冠心病的症状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林允照 台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肝炎、胆囊炎
已帮助用户: 19926
下肢浮肿是冠心病的症状, 1、宽胸气雾剂或复方细辛气雾剂,疼痛时雾气吸入。   2、救心油,疼痛时擦人中处并作深呼吸运动。
有用0
刘海涛 医师 东马营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22399
下肢浮肿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心源性疾病,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淋巴回流受阻,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呼吸系统疾病等,建议你去医院进一步详细检查.,确诊病因在对症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冠心病一般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下肢浮肿可能是病情加重。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当患者的病情加重时,心脏长期缺血会使得心功能减退,患者由于回心血量减少以及下肢组织间隙中水量增加,进而导致下肢浮肿。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引起的下肢浮肿,通常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多半冠心病引起的下肢浮肿可能是血液循环缓慢,体内水分排泄障碍导致的。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比如银杏叶片、硝酸甘油等,同时搭配利尿药氢氯噻嗪治疗。
患者应进行适当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建议患者每次运动到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即可,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3~4次,做到早晨起床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最佳。运动方式选择最好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打门球、打乒乓球、广场健康操、太极拳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重度冠心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应较一般冠心病更为显著。
第一,起病要相对频繁,通常轻度体力活动、稍有感情、累了会生病的,发病时持续时间比平时相对延长,病症明显,多有心前区疼痛,压榨感伴灼热感。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症状。有的伴出汗,肩背部放射痛等,甚至会向左手无名指放射,常持续较长时间,长达10多分钟,甚至可能会持续半小时。如果出现上述的症状的话,可以考虑是否患有心绞痛或者心肌梗塞等病症。这类情况应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因此对重度冠心病,必须及早确定冠状动脉血管的具体程度,行冠脉造影明确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从而减少风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
一般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白天缓解。痛在胸骨后,有的显示心前区部位疼痛,痛处是手掌大的幅度。在夜间睡眠中或进食后出现。部分可向左后肩放射,左上肢内小指无名指。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时疼痛较明显。有的可向咽喉部位和上腹部放射。在出现胸痛症状之后,要马上去医院就诊。痛苦持续3~5分钟左右。患者必须立即停止活动或者休息。如30分钟以上,很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所致。需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有几大类,症状根据疾病类型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肌梗死:这种突然的状况,意味着心肌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凝块,心肌缺血,这种状态非常危险,患者会突然发生剧烈的胸部疼痛,心律不齐,突然死亡。如果有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发生胸痛、胸闷、昏厥等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治疗;
2、心绞痛:反复的心绞痛,往往是在胸口,而胸口则是在胸骨后,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在左侧的心前区,这是最容易发生的,而且还会波及到其它的地方。最常见的痛感与运动、心情等因素相关,即在活动过程中会加剧,一旦休息后立即减轻,或是在情绪波动时会加剧,要注意是否患有心绞痛。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部分冠心病可无明显症状表现,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有症状者,常表现为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常由体力劳动、寒冷、吸烟、情绪激动、饱食等诱发。
其中胸痛在冠心病中最为常见,多为阵发性发作。其特点为胸部闷胀不适或隐痛。病人会出现前胸压榨性疼痛,憋闷感及烧灼感等症状,偶尔伴有濒死感。疼痛程度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加剧,有时可高达剧痛难忍或不能忍受时的程度。主要分布于胸骨后部,能向左前胸及左上肢放射。痛的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