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鉴别

会员53345654 36岁 已回复
我婶婶公司最近组织了员工体检,婶婶在做完心电图后医生说婶婶的心电图显示她有心律失常,建议她去大医院复诊。昨天伯伯带婶婶去了市区大医院检查,医生听诊,做完各项检查后确诊婶婶患有轻度的心律失常。婶婶有点担心,不知所措。我想知道心律失常鉴别的诊断?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亚男 医师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早搏,心肌供血不足
已帮助用户: 22472
问题分析:您好,心律失常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所有心电活动异常的总称,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是通过心电图来诊断的。
意见建议: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而且是轻微的心律失常问题不大,如果是频发室早或者是房早服用药物可以控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有用0
关注
马立增 主治医师 北京北臧村兴利康诊所内科
擅长:偏头痛,胃病,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
已帮助用户: 104
问题分析:你好,心律失常是大概念心电活动异常,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意见建议:建议检查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心律失常,如果是器质性的,应该积极治疗;功能性的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清淡,生活规律,自然会好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律失常鉴别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异常,遗传、药物、疾病等因素易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分为心律失常和窦性心律不齐,这是正常的心电图,正常人的心电图是窦性心律不齐,这是通过心电图来鉴别的,但是很多心律失常不能用普通的心电图来诊断,一般情况下需要做动态心电图,24小时记录心电图。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脏跳动的频率应该在每分钟60-100次,如果出现心脏早搏、心脏起搏异常、心脏传导异常等情况都称为心律失常。一般会有生理性心率失常,如正常人会出现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受到惊吓之后出现早搏症状;而病理性心率失常,一般是指有心肌炎等基础心脏病患者;出现异位早搏是因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室速、室颤,尤以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导致阿斯综合征,表现为心跳骤停、四肢抽搐、突然晕倒。需注意甄别。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普遍,心律失常有多种病因。如果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就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疾病,发生电解质紊乱或睡眠不足可导致心律失常。
建议患者要培养好饮食习惯,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忌过多过腻,忌过咸,患冠心病者应科学,规范地治疗,为防止并发症,防止心律失常。其次还要做好自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原因导致病情加重而影响到自身健康,比如饮食不当等都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病人,由于经常失眠,长时间睡眠不足,这还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平时应该养成好睡眠习惯和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同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锻炼,增强自己的免疫力,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各种致病因素对身体造成的损伤,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死亡率。
在此基础上,患其他某些疾病者还应重视及时治疗,为防治心律失常。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休息不好、疾病因素、药物影响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具体内容如下:
1.休息不好:患者长期休息不好,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2.疾病因素: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低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则有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3.药物影响:甘草片、避孕药或者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快速心律失常出现症状后,应先向患者说明,缓解患者焦虑、无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降低室早及缓解患者症状等情况。在这些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治疗。
从治疗上讲,室性早搏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性猝死,但室早与心性猝死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没有证据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室早可以预防猝死,另外还必须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就会导致致命心律失常,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没有心脏病患者室早不会增加死亡率,对于无症状孤立室早来说,不论其形式或频率都不需要药物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律检查是指看看心脏跳的是否规则,也就是说,看看心脏跳的是否整齐,这种检查非常容易做个心电图就可以,如果有不适的感觉,可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平时生活中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不要食用过多的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