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感觉心脏难受

会员50104248 19岁 已回复
睡觉感觉心脏难受下午去医院做心电图报告单说ST改变,医生来了个延丹益心胶囊,维生素B6片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自炎 主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炎,慢支,哮喘等!
问题分析:你好,ST改变是说明有轻度心肌缺血的情况的,可能是和熬夜、劳累、心情不好有关系的,可以服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的。
意见建议: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吃辛辣刺激及油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有用0
关注
王洋 主治医师 青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反流性食管炎,腹膜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弥漫性食管...
已帮助用户: 4814
问题分析:可能是冠心病的症状,引发因素包括情绪,气候,劳累等等.建议你还是考虑进行造影检查,以便确定病情。
意见建议: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
有用0
关注
张亚男 医师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早搏,心肌供血不足
已帮助用户: 22472
问题分析:您好,青少年男性,根据你的情况,出现心脏难受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说明心脏供血不足。
意见建议:建议可以复查心电图,必要时可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先不要服药,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症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有用0
关注
张玲 主治医师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乌拉嘎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3268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病情描述,考虑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不适,结合年龄可能是精神紧张或是气血不足引起的。
意见建议:建议要注意休息和保持睡眠充足,选择适当的补气血的药物对症治疗,如,黄芪和丹参等,饮食要多样性,避免挑食偏食引起的贫血,保持精神放松,适当的营养神经的药物调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有用0
关注
刘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科
擅长:漏肩风,高血压病,胃痛胃下垂
已帮助用户: 9999
问题分析:你好,这个情况一般多考虑神经功能失常导致的,结合你的年龄,一般不考虑心脏病变的。
意见建议:因此,上述药物还是比较对症的,建议坚持上述治疗,注意休息,低盐饮食,如果仍然不能缓解的话,可以加服些养心氏治疗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睡觉心脏疼一般是由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或心肌缺血引起的。需及时就诊,如为压榨性,持续时间多在几分钟内,此情况为心绞痛,需及时就诊并针对性治疗心绞痛的问题,避免造成心脏的不可逆损伤。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如果心脏的部位,也就是常说的心前区或者胸口部位,感觉有了压迫感,出现这种症状之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就诊,主要是因为当出现这类症状的时候,首先怀疑的疾病就是冠心病。冠心病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导致对冠状动脉造成了狭窄,血液因为狭窄,不能很好的灌溉心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的症状。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慌在医学上称为心悸,是心脏强有力、很快的、不规则搏动。心慌可能是由于心率增快、心衰等疾病引起的。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心脏方面的疾病,贫血、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也会引起心慌。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晚上睡觉心难受是早博,属于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会引起心脏不适。睡前不要有剧烈的活动,晚餐切勿饱食,保持心情舒畅,治疗期间多注意保持好的心情和睡眠,这样疾病就会好转了。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如果出现心慌,首先要确定病人的心脏是不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够而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心悸。此时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可以进行平板锻炼。
也可以进行一次冠状动脉ct或者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来确定病人是因为心衰或者是因为心衰而引起的;
还有可能是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等。也有可能是房性早搏,也会引起心慌。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从而明确具体的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一饿心脏就难受可能是低血糖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低血糖是一组以血糖浓度过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血糖患者如果平时不吃早饭之类的,就会容易感觉到头晕目眩,心脏难受的情况,因此一饿心脏就难受可能是低血糖导致的。
低血糖的人应注意休息,随身可以携带含糖的食物,早睡早起,以保持血糖正常。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