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糖尿病吃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比较血糖正常

会员44823309 4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8年糖尿病吃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比较血糖正常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治疗过现在停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药物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正常停药但是空腹正常饭后9到12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卓 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
问题分析:你好高血糖一旦确诊,最好不要了随意停药,主要是终身治疗!
意见建议:要么使用胰岛素!不然任其发展,对心脏,肾有损害
有用0
蔡晟宇 医师 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
已帮助用户: 1658
病例分析:首先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系统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及降糖药物治疗,其中最重要的还属饮食与运动。不管你现在的血糖情况怎么样这两样是不能忽视的,此外糖尿病是可以损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一种病,所以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首先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眼底检查及造影、糖尿病心脏病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下肢血管彩超等。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本人情况选用口服药或者胰岛素治疗,相对口服药胰岛素没有肝肾损害,适合老年人及肝肾病患者应用。
意见建议:饮食上需要注意总热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15%,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脂肪一般不超过30%,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平时还需要自己多监测血糖,3个月左右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有用0
相关问答

不能突然停用药物,当血糖水平稳定,说明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用药量,血糖之所以正常,是用药控制的结果,这时候如果停药,这种平衡就会打乱,会重新出现血糖升高。所以不能停药,避免出现反跳性增高。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能不能停药取决于病情。
肥胖II型糖尿病的病人,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二甲双胍来控制血糖,降低体重,降低到正常体重,但如果不服用二甲双胍,血糖就会保持在正常水平。如果是空腹血糖控制在6.5-7.5mmol/L,餐后2个小时血糖低于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6.3%,如果不服用二甲双胍,血糖保持在以上水平,可以停药。
不过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停用了二甲双胍,如果体重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停药的情况,如果停药了,血糖会再次上升,这要看病人自己的情况。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吃二甲双胍在临床不会脸肿。
糖尿病患者吃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常见于患者,大多数患者随时间的推移口服,逐渐耐受。有些患者确实受不了,必须换药。另外,吃二甲双胍后有乏力、头晕,大多数患者再吃一点后很少能缓解。吃了都会有些副作用,但是不会脸肿。建议患者出现脸肿可以去医院查看具体原因。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二甲双胍配什么降糖药好,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和胰岛功能,决定二甲双胍配什么降糖药好。
二甲双胍这种药本身既能降低空腹血糖,又能降低餐后血糖,而且临床上是百合药,可以与各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与哪种降糖药组合有效取决于患者个体的状况。餐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可配合-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也可配合格列奈类药物,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差,同时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与吡格列酮噻唑烷类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以与多种降糖药物组合,但与谁组合有效是个性化的情况。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没有糖尿病不用二甲双胍,这种药对于正常人是不起作用的。对于糖耐异常的人听医生的安排吃二甲双胍。这种药的定型就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促进葡萄糖的分解,减缓葡萄糖的肠吸收,抑制糖异生症状。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一般随餐服用,一天2-3次。根据病情来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脂谱,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有甘油三酯。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带来心血管的益处。还可能有抗肿瘤作用。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