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长时间的了,晚上睡觉时要常去小便,怎么办?此为强迫症,请...

会员191402 25 已回复
有好长时间的了,晚上睡觉时要常去小便,怎么办?此为强迫症,请求解答

我一直去大医院查前列线,肾功能,都没有
我吃过很多药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莉 医师 个人诊所妇产科
擅长:妇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3077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
(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有用0
薛叶红医师 医师 邢台中兴医院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96394
前列腺肾功能都没有问题,就考虑是你的心理问题了,建议你看心理医生,自己也可以经常暗示自己的,欢迎你继续提问!
有用0
相关问答

强迫症失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1、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缓解一下紧张焦虑的情绪,听一些轻音乐,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对待事情。要多做体育锻炼,改善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焦虑、劳累和一些不良情绪。
2、强迫症失眠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或者中成药进行治疗。
3、一些中医理疗方法也可以缓解强迫症失眠的发生,包括针灸、穴位贴敷、艾灸或刮痧、拔罐、药浴等。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到心理科进行系统干预,可以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缓解,考虑到目前怀孕,如果心理治疗能够缓解的话,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平时适当的减减压,多寻求支持,通过聊天等宣泄不良情绪。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常来说,严重洁癖强迫症会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际等,还会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及情绪。
它的处理办法包括:
1.心理治疗:含森田疗法和认知治疗;
2.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舍曲林,文拉法辛和氟伏沙明,多数病人药物治疗有效;
3.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工作及学习等,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当前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主要有脑立体定向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等。具体药物的使用请根据临床并在医师面诊的指导下进行。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可以通过自治疗强迫症,要想转移注意力是强迫症的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旦强迫症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将注意力迅速从强迫症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马上离开这种动机去做其他事情,来取代这种强迫症状。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小孩有强迫症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分散注意力、去医院就诊等方法解决。若孩子有强迫症表现时,家长需注意耐心引导孩子,尽量避免批评或者责骂他,以免因小孩情绪过于紧张而导致病情加重,并且还可在平时通过做游戏、阅读、户外运动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也有助于改善小孩强迫症的表现,若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或心理治疗进行改善。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大多是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有依赖性与副作用,而且患者现在怀孕,不能使用药物,就是顺其自然,转移注意力,做该做的事之类的。或者去看一看心理医生。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