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晚上睡觉啼哭,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偶尔达到通宵,或着每天晚上定时啼哭、白天如常的疾病。本病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中医认为,多是因为脾脏虚寒、心经积热、突受惊吓、乳食积滞所致。
宝宝肠套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灌肠。
宝宝患有肠套叠,给宝宝进行灌肠处理是不会有太大的危险的,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而且给宝宝灌肠主要是给宝宝的肛门打气到一定的压力之后,会将套叠部位的冲开,缓解病情。在做了灌肠方法之后,一定要注意护理,而且要注意清淡饮食。尽量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喝水有利于避免肠套叠的再次发生。
肠套叠就是将一段肠管套在与身体相通的肠腔中,造成肠内容物透过受阻。
临床上主要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大多是由于肠蠕动的正常韵律出现障碍而引起。继发性肠套叠则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等均可引起肠套叠。儿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等,并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影响肠管正常蠕动,引起肠套叠。
引起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为脾寒、心热及惊恐。孕母素体虚寒,胎儿生后禀赋不足,或乳母恣食生冷,冷乳喂儿,或因调护失慎,腹部中寒,均能使脾寒内生。夜属阴,重阴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小儿胎热内蕴,或乳母及乳儿过食香燥炙之物,均使小儿心经热盛,故心烦不安而夜啼。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
小儿夜啼多因脾脏虚寒、心经积热、突受惊吓、乳食积滞所致。婴儿脾常不足,至夜阴盛,脾为阴中之阴,寒邪内侵,气机阻滞,入夜腹痛而啼;小儿心常有余,乳母平素恣食肥甘辛辣之品,使胎中受热,或邪热乘心,致夜间烦躁而啼。
对于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频繁的腹泻会引起上段肠管痉挛,上段肠管套入下段肠套叠。如果婴儿出现阵发性哭闹、腹胀或大便堵塞,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果发现同心圆或套管征为阳性,肠套叠可以得到明确诊断。治疗可以在放射、气钡灌肠下进行还原,或者在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还原。如果它们都不能减少,就需要手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