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那如果有酒味还能吃吗

会员37874988 2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杏鲍菇那如果有酒味还能吃吗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吴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 7934
健康指导:杏鲍菇属于真菌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正常情况下略甜,适合多种做法,有酒味怀疑是已经变质发酵了,不推荐食用
有用0
关注
尹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电脑病,维生素E,芦荟,钙尔奇,儿童钙尔奇,山楂,...
已帮助用户: 12408
健康指导:菌类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菌香味,摸上去干爽没黏滑感,把柄色白,不应该是酒味。若是这种味肯定是坏了,为了身体健康最好应该是放弃食用。
有用0
关注
黄媛媛 上海东方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维生素C,硫磺皂,灯盏花颗粒,参地益肾口服液,补中...
已帮助用户: 1682
健康指导:能吃!这种情况是在储藏或者运输过程中,植物发生了无氧呼吸导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有害物质的生成!可以食用!
有用0
关注
张玉焕 私人营养师(暂不发布)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 10106
健康指导:您好,有酒味产生,说明已经不新鲜了,菇内的多糖类物质已经在发酵转化为酒精,还可能产生了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所以不建议吃了
有用0
关注
李志红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市医院其他 二级甲等
擅长:维生素C
已帮助用户: 4392
健康指导:你好,可以吃,用清水多洗几次,可以降血脂、促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秋葵和杏鲍菇。
秋葵是一种绿色蔬菜,膳食纤维丰富,对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有非常好的疗效。此外,秋葵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对血糖的影响也小,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食用秋葵。杏鲍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也不含糖分,对人体有益,所以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秋葵和杏鲍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孕妇一般是可以适量吃杏鲍菇的。
杏鲍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叶酸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钾、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好处。此外,杏鲍菇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增强肠胃蠕动,可以缓解孕妇便秘的情况。
孕期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比如胡萝卜、草莓、西红柿等。孕早期注意服用叶酸,防止胎儿神经管缺损。保持心情放松,规律作息。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酗酒,以及体内的酒精。根据中医理论,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胃失和降所致,可以口服香沙养胃丸、针灸、按摩足三里穴位等。
而在西医看来,肠胃蠕动不良,很有可能是胃炎。平时注意不要吃生冷刺激性的食品,可以口服吗丁啉等药物。如不能改善,应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多食恶寒性的水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康复。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可以吃,糖尿病,平时血糖控制比较好,是可以吃一些菇类食品。谷类食品很低糖,低热量,富含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纤维素。甚至在饮食中可以用蘑菇代替肉,所以,平时有糖尿病是可以多吃一些菇类食品,并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孕妇是可以吃杏鲍菇的。杏鲍菇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丰富铁元素,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还有几十种氨基酸,具有降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宝宝偶尔闻到酒精的味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受到酒精的影响,会对身体,尤其是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酒精的气味是由酒精的挥发引起的。酒精挥发后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一定的刺激,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影响到宝宝的大脑发育,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另外,高浓度的酒精会对胎儿的肝脏造成伤害,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酒精会损伤宝宝的肝功能。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