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通过服用药物,蓝光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的黄疸主要有生理和病理两种。一般认为生理性的黄疸,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第二种就是病理性的黄疸,如果孩子的黄疸指标高于正常值,如果孩子能正常的吃饭和玩耍,数值不高于200μmol/L,就可以通过服用妈咪爱、茵栀黄等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需要还可以使用蓝光治疗。另外,如果出现黄疸的指标高于250μmol/L,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干预。
皮肤瘙痒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及於胆型肝炎病人,由于黄疸较深,胆道梗阻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增高,由于这些血液中胆红素胆盐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胆盐在血内过多滞留,而引起皮肤瘙痒。病人出现皮肤瘙痒时,不要用手抓挠皮肤,以防皮肤破损后造成局部感染。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洗,减轻瘙痒症状。
通常情况下,母乳会导致黄疸是因为乳中含有的一种酶类造成的。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母乳中含有的一种酶类,进入宝宝体内,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现生理性黄疸,所以母乳会导致黄疸。通常黄疸会在出现两到四周逐渐消退,家长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如果超过四周黄疸仍未消退,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母乳性黄疸,一般需要停母乳3-5天。具体内容如下: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如果患儿存在母乳性黄疸,通常停母乳3-5天即可好转。暂停母乳期间,母亲可以使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冷藏保存,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在患儿黄疸消退后能够继续母乳喂养。另外,建议家长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受凉导致感冒。
判断是否得了母乳性黄疸需要在孩子出生后一周以内,测量一下黄疸。如果出现了病理性的黄疸,很有可能是母乳等导致的,所以必要时应该考虑暂停母乳以后,保守用药。等黄疸的情况完全恢复以后再考虑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