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的梗阻所引起的疾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栓子一般来源于心脏的附壁血栓,故多见于风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近期心梗患者。此外,栓子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偶见细菌栓子,这些栓子自发或在导管检查时易于脱落,可以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便等。
预防血栓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能够控制病情。
对于急性动脉血栓的病人,推荐使用氯吡格雷加或替格瑞洛等抗凝剂,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替格瑞洛、阿斯匹林等。此外,早期应用肝素抗凝剂或华法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酯和利华沙班等类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漏服、多服、少服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是因长期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导致侧支循环的建立形成的,病情恶化可逐渐出现少尿和代谢性酸中毒。当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时,多已发生肠坏死和穿孔。
预防肺栓塞的常用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一般肝素可以让ATPP保持在1.5-2.5倍左右,同时要定期复查,在肝素应用3-5天,7-10天,14天,如果血小板继续高于30%,则停止使用肝素。通常使用华法林的方法是在第一至第三天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两种药物叠加使用4-5天,当检测到的国际化比率为2.5时,可以停止使用。
动脉硬化吃什么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判断。
1、症状轻微:对于轻度狭窄的动脉硬化,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降低LDL胆固醇来控制动脉硬化的发展,常用的降脂药是他汀类的降脂药。
2、病情较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较大,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根据不同的狭窄部位,可以适当应用一些抗缺血的药物来缓解组织和器官的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