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2型糖尿病2年了,体检中查出空腹...

会员27448473 52岁 已回复
我患2型糖尿病2年了,体检中查出空腹血糖11点1,无症状,口服格列本脲后空腹血糖6点1但餐后2小时高9点6,一星期后改为服用米格列奈钙片一年血糖很稳定空腹都在5点多餐后2小时血糖也在5点多,可是去年一年口腹米格列奈钙片效果就不好了波动大正常的次数少,大部分空腹都在6点8以上7点8以下,餐后都在6点5到10之间,医生又给我换了阿卡波糖我服用一个月胃部很不舒服并且屁多,而且效果也不好,我自行又重新选择米格列奈钙片因为此药副作用小点,但效果空腹血糖还是难达标还是在6点4到7点0之间,餐后稍好点我该怎么办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戚敬虎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肝炎,肝功能衰竭,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
已帮助用户: 3777
问题分析: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意见建议: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 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之一。
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峰值延迟和胰岛素抵抗。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但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但也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2型糖尿病确诊后,通过个体化综合控制,包括饮食控制、餐后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定期与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控制血液粘度过高等。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需要长期通过综合治疗控制和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呼吸可有烂苹果的气味,严重时可导致昏迷;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患者,平时血糖高,饮水少所致,可有血糖高甚至神志不清的症状;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头晕、心慌、冷汗、手抖等症状。
慢性并发症:涵盖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常见的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还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要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手段为药物干预,可遵医嘱选用津力达颗粒这一中成药来长期调理。该药物具有调糖调脂、减轻体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功效,有助于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实现平稳调糖,促使控糖达标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张人玲主任医师其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减肥减重、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肿的良恶性诊断,同时也擅长甲亢伴妊娠、甲减等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

一般不会影响寿命,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是影响寿命的,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2型糖尿病本身并不是很严重,只表现为血糖高,2型糖尿病是可以用药物控制的疾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接受糖尿病教育,定期复查血糖,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2型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6.11或其他任何时候的血糖超过11.1,二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趋向低龄化,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在儿童中发病率上升,成人多肥胖,体重指数常高于正常。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