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如何预防?(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相对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疾病的治疗,老年人的病治疗,非常复杂,因为目前除了相应的输血和激素控制之外,没有好的方法治疗这种疾病。可以尝试基因疗法,可以适当地恢复状态。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
溶血性贫血多数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不同,达到治疗的方法不同。肿瘤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需要控制好肿瘤,才能治好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溶血性贫血,需要控制好自身免性疾病,溶血性贫血才能治好。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与血红蛋白、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极重度四个等级,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g/L,轻度:血红蛋白在90-120g/L;中度:血红蛋白在60-90g/L;重度:血红蛋白在30-60g/L;极重度:血红蛋白低于30g/L;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必须马上处理,否则会危及患生命,轻型、中型患者可能会发展成重型。
新生儿溶血是由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符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1、黄疸:是一种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会有,并且会持续很久,不易消失。2、核黄疸:由于血液中高胆红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急性胆黄素脑病,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听力障碍,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脑瘫痪。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般出现贫血状态,溶血性贫血的检查首先是血常规检查,检查血液里面的血红蛋白等指标;其次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接下来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最后还要对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