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传染性红斑十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具体内容如下: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轻度的发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躯干和肢体上的皮疹,表现为暗红色斑疹。传染性红斑的症状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恶心等,少数病人的咽部粘膜会出现轻微的充血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性红斑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时间是自限性的,一般可持续10-12天。可以选择对症治疗,可以在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小儿传染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微小病毒的感染而导致的。传染性红斑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也可以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传染性红斑是有自限性的,可以治愈,而且预后很好。传染性红斑需要对症治疗,可以口服奥司他韦颗粒、有利巴韦林颗粒、莲花清瘟颗粒等,同时还可以服用一些退烧药。重症患者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来进行治疗。饮食要清淡、多饮水、多休息、多开窗户、保持通风。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传染性红斑的主要依据。
一、症状:2-10岁的孩子比较常见,1、脸部有一种水泡状的斑点,呈对称分布,边界清晰,与丹毒相似。2,2-4周后,躯干、臀部、四肢会出现一种类似于网纹或条纹的丘疹。
二、实验室测试:可以用 PCR方法进行 DNA的分析,也可以用 IJM的抗人微小病毒b19特异性的 IJM抗体进行诊断。
三、从其病态来看:病变主要以皮肤上皮细胞的浮肿、局灶性的基础细胞溶解、变性、真皮上的血管膨胀、内皮细胞的肿大等。
一般情况下,传染性红斑可能是由流感、病毒传染等原因造成的,具体内容如下:
1.流感:如果是感染了流感导致自身抵抗力较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进而可能出现传染性红斑。
2.病毒传染:因为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疾病,它是人体微小病毒B19的一种,一旦被感染,就会终身免疫,因此传染性红斑可能是由病毒传染造成的。
传染性红斑的高发人群一般是2~10周岁的幼儿、妊娠期妇女等。
1.2~10周岁的幼儿: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的年龄以2~10岁儿童为主,因为2~10周岁的幼儿自身抵抗力较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易聚集于幼儿园、小学等场所,造成人群感染。
2.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的抵抗力降低,并且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容易患上传染性红斑,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损害。
传染性红斑
又名:“第五病”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14天。病人多数为4~12岁儿童。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口唇周围。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本病特征。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有时复发。常见于春季,病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
诊断:根据面部有蝶形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具流行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断。
诊断鉴别:
(1)猩红热 本病呈急性病容,临床表现咽痛、高热、皮疹为弥漫性红斑,口周有苍白圈,草梅舌及愈后脱皮等征象。帕氏征:阳性。
(2)风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明显、发热、麻疹样皮疹,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麻疹 高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皮疹为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早期颊粘膜可见费克斑(Koplik斑)。
治疗措施:患病期间,需要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一般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编辑本段]预防
保持卫生,控制感染。复发的可能性不大。
[编辑本段]并发症
只出现于有免疫缺陷的患儿身上。如果对此病没有抗体(多数情况下如此)的妊娠妇女感染,如果发生在妊娠前半期,可给胎儿带来致命伤害,如发生在后半期,风险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