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发烧,出汗

会员16923586 48 已回复
肝硬化腹水,发烧,出汗我爸爸是肝硬化腹水,有好几个月了,现在就是晚期,老是发烧,重要的是一直出虚汗,想问问有办法,可以吃些什么营养东西,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华 医师 威县高公庄乡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消化疾病,心脑血管
已帮助用户: 269809
问题分析: 肝硬化肝腹水一般积极治疗是可以控制好;但已经的肝硬化
意见建议:一般是很难再恢复的,但主要控制好即可。祝你早儿健康。
有用0
狄绍民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擅长:自免肝、肝硬化、肝癌、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已帮助用户: 81573
问题分析:你好,看你说的情况,有患了肝硬化腹水的病情了,这种情况下也是提示肝功能到了失代偿期的,这种情况你应该要住院对症治疗上一段时间的好
意见建议:通常是要进行保肝,软肝及利尿治疗的好,然后饮食上要清淡些,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大的食物,要多吃些含蛋白高的食物是会比较好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肝腹水是肝硬化后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肝脏有腹水,那就意味着肝硬化已经到了后期。
从临床表现来看,应该是相当的严重。肝腹水能存活多长时间取决于病人本身的状况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的肝腹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肝腹水消失,身体恢复的很好,这种病人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而一旦发生了肝内积水,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则会加速病情的加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有利于身体健康。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问题分析:肝硬化患者出现发烧,应该是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利尿剂是一种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药物。
指导建议:利尿剂并不会影响到感染性疾病。因此,即使肝硬化患者出现发烧,也可以继续服用利尿剂进行治疗。

刘小民主治医师内科中北大学医院已帮助用户:89764
擅长:代谢类疾病

肝腹水病人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时,向血液中释放过多的蛋白物质,影响体温调节中心,引起低烧、发热等,肝腹水病人发热持续,在肝腹水合并结核、肝内呼吸道感染、腹水等并发症。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严重的肝硬化并发症。腹腔内液体超过200ml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分为少量腹水、中腹水和大量腹水。只有通过彩超才能发现少量腹水;中量腹水表现为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的腹胀、腹部膨隆、食欲不振等现象,甚至双下肢水肿。一般积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状态,保护身体健康能。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肝硬化腹水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1、门动脉高压:由于肝组织内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门动脉压力升高,从而造成血液渗出、体液渗出。
2、低蛋白:降低了机体的蛋白生成,降低了血液中的血流量,引起了严重的腹水;
3、淋巴细胞阻塞导致的腹腔内积水;
4、醛固酮升高:可引起尿液中的钠离子滞留,引起腹水;
5、肾功能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消化不良,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腹水。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乙肝患者肝硬化、腹水通常能治。
如果乙肝患者出现肝硬化,还有腹水的表现,一般都是可以治的。此时需要及时配合系统治疗,并且要注意保肝、护肝。此外,如果是干燥硬化,并且发展成了晚期肝硬化,经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通常也可以适当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如果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水时通常是比较严重的,一般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便于尽早发现肝硬化,及时治疗,避免出现复发的情况。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