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是否还能走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对患者创伤后造成骨折,若为上肢部位断裂,此状况通常不影响负重行走,但下地负重行走的过程中,患侧肢应该挂在胸前以防上肢下垂后发生,导致肿胀和疼痛加剧,且对肿胀瘀血消退不利。另外也不能让患者随意走动,以免造成关节僵硬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是下肢骨折,一般不能走路,因行走时痛明显加剧,还可能影响骨折恢复。
骨折线模糊走路还是疼通常还能走路,但是要注意控制时间。
骨折线模糊表明,患者已经符合了临床治愈的要求,可以进行功能锻炼,但在走路之后,疼痛加剧,说明进行了过度的走路,要降低走路量,也可以调整运动习惯。可以在没有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比如在床头上游泳、踩单车、屈伸、收展、旋转功能锻炼等,在下地走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拐杖减轻对关节的负担,避免关节的酸痛。
通常情况下,腰骨折后能不能行走,要根据脊柱骨折的位置来判断。腰椎骨折不能支撑上半身的重量,不能站立行走,2度以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更是如此,患者腰疼、直不起腰来,必须要用担架或担架才行。
但是,如果患者是腰椎椎体附件骨折,例如横突骨折、棘突骨折、椎板骨折等,并不是特别的疼痛,患者可以步行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趾骨骨折了,如果没有恢复,不能走路。
脚底的负重行走需要三个支持,第一个是大拇指,第二个是第五个脚趾,最后一个是跟骨,这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很好的承重物。患者的脚趾断裂,是2345处的趾骨断裂,由于行走的时候,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少,因此在发生骨折的时候,患者可以轻微的负重行走,尤其是出现了一些裂纹性骨折,移位不是很大的骨折。因此,当脚趾骨折可以行走时,如果是大拇指或骨折的位置发生了显著的位移,那么在行走时会更加的痛苦,因此行走的次数也会减少。
腓骨骨折并不是十分严重的骨折,所以可以走路。
腓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下肢骨折,如果只是腓骨骨折,可以继续走路,但是会出现一些疼痛,这是由于腓骨上段和腓骨干骨折引起的,由于下肢的重量超过70%,通过腓骨传递,而通过腓骨传递的重量小于30%,而腓骨骨折并不是十分严重的骨折,所以腓骨骨折还能走路。但还是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小腿骨折了的患者通常不能走路。
小腿骨折也可称为胫腓骨骨折,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小腿骨折了的患者如果继续行走,很有可能导致骨折,断端错位更加明显,甚至会损伤血管神经,造成严重后果。小腿骨折后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损伤的程度,如果有手术指征,可以积极手术治疗。小腿骨折了的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