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是肾脏动脉血管变厚变粗引起管腔狭窄而导致肾脏缺血,可引起缺血性肾脏病和高血压,甚至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可导致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平滑肌发育不良和大动脉炎次之。
多数病人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全身的其它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道理是一样的,以老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逐渐升高,而高血压引起了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临床上对老年的心血管疾病要格外重视。老年人糖尿病、高血脂由来已久,痛风和其他问题都可能伤害血管,刺激血管内壁增生,可引起管窍变窄,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平滑肌发育不全,和可发生在青壮年的大动脉炎相对发病率较低。
彩超能发现肾动脉狭窄,但是,由于肾动脉较小,往往表现不明显,易误诊。
对有肾功能不全或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动态观察。超声检查对肾动脉狭窄的判断,也有流速法,肾动脉局部血流速度大于正常值50%,表明血管重度狭窄,不能忽视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测定肾脏血流时,不仅要测流速,远端阻力指数也要测出来,肾动脉狭窄会导致重度高血压,是判定肾脏疾病及肾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依据。如果有明显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肾功能减退或进行性加重,就需要考虑到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较大。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为血管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准确诊断。
多数肾动脉狭窄可通过超声检测,但也有一些特殊人群,如肾脏血管的解剖变异,过度肥胖等、腹腔内占位病变,超声检查无法精确地描述血管,将导致漏诊或误诊。
一般情况下,双侧肾动脉狭窄通常没有自觉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双侧肾脏血管狭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不适感,但可能会出现血压偏高的情况,需要服用各种降压药物,但这些药物无法有效进行治疗。患者在进一步的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有肾动脉狭窄的情况,此时,患者需要进行肾动脉CTA,以进一步进行检测,确定病情后再进行治疗。
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中药通常有补气药物、补血药物。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不同的证候可以互见,比如湿热夹瘀、痰湿郁热、湿浊混瘀。在治疗上,通常以补气、补血为主。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太子参、党参等,但不宜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热之品。在补血时要注意益气养血,通常不能使用破血药,否则容易伤气,可以选择鸡血藤、川芎、益母草、白芍、当归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补脾肾不能太油腻,以免导致气滞,而过度温阳则容易伤阴。
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包括筛选检查、实验室检查、多普勒超声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核素肾血流图检查、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等检查结果。
常做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用球囊扩张肾动脉),此治疗尤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
移植肾动脉狭窄与正常肾动脉狭窄在临床表现上差异不大,以肾脏的局部表现为主,兼顾全身,肾脏局部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为主。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了严重程度,已经不能通过常规治疗手段来改善症状,最终会导致尿毒症发生。
一经诊断为肾动脉狭窄,取决于窄到什么地步,就是采用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和外科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