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

会员1390695 已回复
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窦性心动过缓是指节律仍然是窦性节律,冲动仍然是由窦房结发放的,沿着正常的传导传出引起心室的收缩,仍然属于生理状态下的冲动发放,只是心动次数小于60次/分,这样的状态就叫做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律,而且是心动过缓。一般来讲这种状态下都没有大的危险,特别是对于心跳在50-60次/分之间的这种状态,无论是自身形成这种状态,还是说因为吃了一些药物形成这种状态,只要心搏正常,血压不低,这种状态本身是没有危险的,比如说对于青壮年、经常运动的人或者是运动员,因为他的每搏输出量足够多,所以他不需要心跳次数过多就能保证每分钟的搏出量,机体够用了,所以这些人很多情况下安静状态下就属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就是小于60次/分的状态。
对于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在服用了药物形成了心跳比较慢的状态,虽然是窦性心律,但是心率是在54次/分以下的状态,因为这些老年人本身传导系统功能就不是很健全,同时可能心功能不是非常好,如果是平时相对血压比较高的人,又吃了降压的药物、过量的服用这些药物,或者是药物引起了传导系统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状况,可能会存在搏出量不够、血压偏低的一种状况,就会形成非常的疲乏、头晕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晕厥,伴有意识障碍这种状况。如果是这样的人出现这样的窦性心动过缓,尽管是窦性的,但是对这种老年人是有一定风险的,特别是这种人如果心跳很慢,可能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一过性黑蒙。
有用0
相关问答

窦性心动过缓是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所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一分钟的心率低于60次即为该病症,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各种并发症,所以要尽早的进行控制。
如果病人得了该病,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主要是由于窦性心跳过慢引起的,由于脑部血管和肾脏的血液流动变慢,所以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胸部疼痛的病人,通常都是短暂的,所以当胸部疼痛的时候要多休息,当身体完全康复之后,胸部的疼痛也会逐渐减轻,另外,还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现病情过于严重,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或睡眠状态。
有些药物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在停止服用后会逐渐好转。如果是因为病理原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慢,则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当心率降到每分钟50次或每分钟40次以下时,必须要装上起搏机,以提高心率,让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能跑步。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如果心率不低于50次每分钟,是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跑步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因此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能跑步。
建议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要注意生活环境安静,不要过度的劳累。还要避免熬夜,不要长期的紧张焦虑对心脏都是非常不利的。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彻底的解决,如果患者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使用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对于青少年和运动员来说,窦性心跳过缓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如果是病理性的窦性心跳过缓,会导致运动耐量下降、头晕、黑蒙、乏力等症状,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患者选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另外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的药物、利血平等可以引起心动过缓。钾离子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如果血钾高了也会引起心动过缓。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低温状态下也会引起心动过缓。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的调理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
2.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激动、悲伤。
3.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受冷风的影响,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患上感冒。
4.增强体质,如果身体状况稳定,可以进行太极拳、气功等运动。
5.健康饮食: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辣椒,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