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不光要降低病死率,还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针对病因和诱因治疗,还有药物的治疗方法,最终是一些手术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脏的疾病,要控制糖尿病,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诱因要尽量的减少,比如感冒、发烧这种疾病。
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及时控制或去除心内外的感染病灶,控制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等感染灶;预防和控制风湿活动;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
(3)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4)迅速纠正心律失常,当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迅速给予纠正,异位心律恢复至正常窦性心律,或使过缓、过速的心室率控制在安全范围,以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5)避免输液过多、过快。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主要分两大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心力衰竭不能把回心的血量,充分地通过动脉系统供应给全身的各个器官,所以表现为器官供血不足,产生相应的症状。
比如大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困意、困意、有时会出现恍惚等症状。肾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少尿的症状。皮肤发冷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如果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疲倦、疲倦等症状。
另一方面,由于病人没有足够的心脏供血,导致肺淤血,活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最初的症状是疲乏的呼吸困难,然后是正襟危坐,到晚上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
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在体外淤积,回心血量下降,会导致下肢、踝关节、胫前等低垂的部位水肿,还会导致肝脏淤血、胃肠道淤血,出现纳差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心衰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价心功能的指标。根据纽约的心脏功能分类,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这个检查是按照病人的运动能力来划分的,病人可以轻松的爬上三层,就是一级的心脏功能。如果病人能上二楼,那么三楼就是二级心功能了。如果病人能从一楼爬到二楼,那就是心功能3级了。心功能4级,最严重的是在平地上,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有明显的表现。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金三角、生活方式干预等。
1、强心:用地高辛、西地兰等药物,能提高心脏收缩能力,降低心跳。
2、利尿:若使用快速尿过滤,可减少心脏负担。
3、扩张血管:可以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
4、金三角:倍他乐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
5、生活方式的介入:控制盐的摄入量,维持一个稳定的心情;为了减少心脏负担,建议可以控制体重。
通常来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期如下:
1、第一阶段:前心衰阶段,无临床表现,是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重要阶段,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控制饮酒;
2、第二阶段:前期临床心衰,在没有心衰表现的情况下,及时的治疗可以延缓心衰的发展;
3、第三阶段:临床心衰阶段,主要表现为临床上的心脏结构变化和心力衰竭,这种情况死亡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