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注意什么

会员10767644 已回复
心肌梗死注意什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发生心肌梗塞的患者应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1、运动要适度,如太极拳、游泳、骑单车等,运动的力度应以不引起心脏的疼痛为准。若有锻炼后的体征,就应该减少锻炼的力度;
2、控制不良习惯,比如:吸烟、喝酒、抽烟等;
3、体重控制;
4、控制饮食中的盐份,过量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荷;
5、动脉瘤的发生与胆固醇相关,所以要避免吃动物油脂,要多吃蔬菜,特别是要避免吃动物的内脏。
有用0
相关问答

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是由心脏供血的动脉,也就是冠状动脉,在动脉硬化的同时,还会出现血栓,因此,要想防止心肌梗塞,就必须要防止动脉硬化。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中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用药物进行调理。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利于降血小板、提高血液循环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国际上有五型、I型心肌梗死,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有心肌梗死和II型心肌梗死,由贫血、感染、炎症引起;III型、猝死型心肌梗死;IV型,心肌梗死伴PCI;V型、冠状动脉搭桥有关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目前在我国有急性ST段升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心电图无明显表现,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即可发现。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下壁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梗死范围的大小。
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是下壁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梗死部位越靠近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多见,容易导致猝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与抢救时间有关,心梗发生后3~6小时内,在12小时内开通闭塞血管,挽救心肌频死,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因此,一旦发生胸痛,怀疑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到具备急诊PCI的胸痛中心就诊,争取最佳治疗方案。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下壁心肌梗死是与心脏有关的疾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致病因素为右冠状动脉闭塞。
下壁心肌梗死症状多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的剧烈疼痛,以及心率失常、发生心率衰竭、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心脏的乳头肌破裂,严重会发生室间隔破裂。临床针对下壁心肌梗死会采取溶栓治疗,如果患者在发作心肌梗死后,应尽快治疗进行溶栓,此时效果最显著。由于下壁心肌梗死与心房息息相关。所以,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有任何不适最好尽快去正规医院接受系统化的检查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爱护身体。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可以通过一下方式来检查:
一,心电图st段抬高和st-t的动力学演化是心电图的特征。
第二种是心肌缺血,血浆生化标记物升高,肌酸激酶同功酶和肌酐蛋白的升高是确诊AMI的一个主要信号,一般是在3-6个小时内出现,肌酸激酶同功酶,3-4天后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肌酐蛋白水平在11-14周后就会出现。
第三种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生化指标,通过肌钙、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法进行快速诊断,对突发的心肌梗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四项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血液沉着加速、血浆肌凝蛋白轻链升高等,都能帮助判断出心肌梗死,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是不会传染的。
心肌梗塞属于冠状动脉堵塞、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细胞大量缺血、坏死,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此病不属于传染病,因此不会通过人和人的密切接触或者其他传播途径导致感染和传染。但心肌梗塞属于可遗传性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发病趋势,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心脏内血流灌注量的减少、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的缺血、狭窄、痉挛,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的供氧不足、急性心肌疾病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心肌梗塞。另外,在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后也会引起心肌梗塞的发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