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脊椎空洞病的放射线检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可以在脊髓中找到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的孔隙状变化,有的可以是竹子状的,也可以是在脊髓中的上下之间出现一个大的脊髓孔隙。
脊髓空洞症受理阶段可以出现增粗或者变细也可以正常。如果是脊髓增粗,大多临近空洞的高信号,可能是肿瘤所致。如果脊髓没有增粗或者变细,在空洞附近,T2像上的高信号一般为胶质增生和软化所致。
脊髓空洞症在不同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CT平扫检查时可以见到髓内边界清楚、脑脊液密度的囊腔。如果脑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则不容易发现此类囊腔。在CT脊髓造影上可以见到对比剂进入空洞内,从而显示为脊髓内的高密度影。
脊髓空洞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内空洞形成,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节段性分布的痛温度觉丧失,但触觉和深部感觉等常完好保留或仅有轻度减退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一般情况下,脊髓空洞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先天性缺陷导致的,也就是所谓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因为小脑扁桃下疝气会阻碍脑脊液的正常流通,导致脊椎孔隙形成。
此外,慢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内肿瘤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钙化、脊髓梗死、脊髓外伤等病因,也可以通过对这些实质性损害或压迫脊髓,影响脑脊液循环的机制,引起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术后主要观察生命体征、体温变化、切口观察、术后原有症状和感觉变化和皮肤护理、术后的康复。
一些有颈椎缺损的病人,其颈部和颈部的连接部位不稳,需要进行颈椎的融合,这类病人需要在护士的引导下进行颈部的制动,尽可能的降低颈部的运动,并维持轴向的翻转,即颈部、肩部和臀部的门轴转动,有助于身体恢复。
脊髓空洞症最好的疗法是手术,其原因是至今尚无精确的药物手段可以让脊髓空洞缩小或者消失,同时很难让病人的病症获得持久有效地控制,而现在主流的术式是脊髓空洞分流术、颅后窝减压术等。
通常对具有明确小脑扁桃体下疝及相应脊髓空洞(症)征象者均采用后颅窝减压术。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原因未明,或者虽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存在而与其脊髓空洞轻重不符,则可考虑行脊髓空洞分流术;若为存在寰枕部前方畸形并形成受压时还可考虑前路减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