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多发性脑梗如何治疗

会员12130502 已回复
急性多发性脑梗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一般情况下,鉴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前期处理原则,目前仍主要采用静脉溶栓,在超前期6小时内,因脑组织未完全坏死,中心地带坏死区伴缺血斑暗带明显,经积极静脉溶栓处理后,约有1条血管可重新通断,使致残率及死亡率下降。若病人情况较危急,是大血管病变时,经多模式影像评估后,立即行动脉造影,以判断颅内血管狭窄之位置,认为可予以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支架植入等处理。对于脑梗塞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尽早使用心电监护系统观察心率变化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猝死。同时应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鉴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前期处理原则,目前仍主要采用静脉溶栓,在超前期6小时内,因脑组织未完全坏死,中心地带坏死区伴缺血斑暗带明显,经积极静脉溶栓处理后,约有1条血管可重新通断,使致残率及死亡率下降。若病人情况较危急,是大血管病变时,经多模式影像评估后,立即行动脉造影,以判断颅内血管狭窄之位置,认为可予以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支架植入等处理。对于脑梗塞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尽早使用心电监护系统观察心率变化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猝死。同时应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超早期(1~6小时):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足突水肿。急性期(6~24小时):细胞结构的破坏。坏死期(24~48小时):局部水肿。软化期(3天~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恢复期(3~4周):胶质瘢痕形成(小病灶)、中风囊形成(大病灶)。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30多岁发生脑梗死临床上不多见,具体分析如下: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一般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年轻人如果发生脑梗,大多数考虑是血管畸形引起。
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戒烟戒酒。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急性脑梗发病较快,应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进行溶栓抗凝治疗,临床康复率较大。慢性脑梗多继发于急性脑梗,需要长期服用扩张血管,溶栓抗凝的药物有效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脂及血液黏稠度,低脂低盐清淡饮食。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梗塞由于脑血管的病变所造成的血管闭塞,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急性期治疗,尽快就近送往有检查和治疗条件的医院,在搬运过程中,一般采取平卧位,保护呼吸通畅。应由专科医生严格把握,包括药物治疗等。静脉溶栓和介入治辽,抗凝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梗死的范围如果比较小是可以康复的比较好的。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特别是下肢早期适当的康复运动锻炼,对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时间越早,恢复好转率越高。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