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会员90241265 已回复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有血液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当血液流动时,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压力会影响血液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动脉血压。当动脉压增高时,压力受体的输入脉冲增加,经过相关的心血管中枢整合,增强了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了心脏的心跳,减少了心脏的输出,降低了外周阻力,这就是为什么动脉血压会下降的原因。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有血液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当血液流动时,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压力会影响血液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动脉血压。当动脉压增高时,压力受体的输入脉冲增加,经过相关的心血管中枢整合,增强了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了心脏的心跳,减少了心脏的输出,降低了外周阻力,这就是为什么动脉血压会下降的原因。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是以下几点,具体分析如下:
1、血压过低主要是因为血容量下降,例如失血、手、脚、头部等无法得到血液的滋养,会出现头晕、乏力、四肢发冷等症状;
2、高血压与血脂高、糖尿病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血管平滑肌没有足够的缓冲作用,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情况,长时间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方法是多喝水。
肾可以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体内的细胞外液,从而保持血压的稳定。如果动脉血压升高,就是因为体内的细胞外液数量增多。肾通过适当的排水排钠来降低血管内的细胞外液,从而降低血压。随着动脉血压下降,细胞外液量下降,肾就会启动保水保钠机制,从而降低体内的钠离子,从而提高细胞外液的容量,从而将血压稳定下来。因为肾脏起到了长期调节人体动脉血压的功能,所以血压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血压的调节和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如下:
动脉血气分析影响因素等内容,以采血地点为主,应采动脉,如果输液,会出现溶血现象,稀释k+增加CA2+减少,若误采是静脉血。由于静脉血无法确切地反映动脉血气状况,其ph值平时和动脉血相近,但在身体生病的时候,各种代谢都存在着不同的紊乱,这时,动脉和静脉ph显著不同,采血量和肝素浓度等,肝素浓度对精确血气分析结果具有核心保障作用,肝素的过量使用会引起稀释性误差。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用方法如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指在病人发生休克或者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要进行操作,主要有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等。具体的操作是要选准穿刺血管,然后使用食指在血管远端进行牵拉,把套管针放低,向前推进,拔出针芯,说明放置成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长时间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人体动脉血压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正常人收缩压为12到18.7千帕,也就是90到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八到十二千帕,也就是60到9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4到5.3千帕也就是30到40毫米汞柱。
健康人的上肢血压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的血压是1.3-2.7千帕,也就是10-20毫米水柱,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7-5.3千帕,20-40毫米汞柱,成年人收缩压18.7千帕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收缩压低于10.7千帕即为60毫米汞柱。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