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危害有哪些

会员71281805 已回复
心肌梗死的危害有哪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的危害有诱发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等。
1.心室游离壁破裂:少数MI患者可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早期破裂与胶原沉积前的梗死扩展有关,晚期破裂与梗死相关室壁的扩展有关。心脏破裂多发生在第一次MI、前壁梗死、老年和女性患者中。
2.室间隔穿孔:比心室游离壁破裂少见,常发生于AMI发病后3~7天。表现为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并出现胸骨左缘突然出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或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3.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死的危害有诱发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等。
1.心室游离壁破裂:少数MI患者可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早期破裂与胶原沉积前的梗死扩展有关,晚期破裂与梗死相关室壁的扩展有关。心脏破裂多发生在第一次MI、前壁梗死、老年和女性患者中。
2.室间隔穿孔:比心室游离壁破裂少见,常发生于AMI发病后3~7天。表现为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并出现胸骨左缘突然出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或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3.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患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征兆有胸闷、憋气、胸痛等,一些不典型病人还有上腹不适或牙疼之类。
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但并非都是致命的危险因素,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还可以在早期发现。提示一旦发生上述不舒服,及时去医院检查,完善心电图的检查和抽血、化验,查心梗3项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做相关检测。了解是否有心肌梗死,有无心电血缺血性变化,以免贻误诊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是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食用脂肪和动物的内脏,也不能一次食用太多的东西,否则会造成胃部不适。
另外,不能喝酒、抽烟、可乐、奶茶等,因为这类饮料容易引起心跳过速,还会引发心绞痛。另外,酒精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因此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喝酒。另外,平时不要吃油炸、熏酱、腌制类的食物,因为它们没有任何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大量的卡路里,很容易导致胆固醇的升高。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3种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的心肌梗死。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支架血栓相关所致的心肌梗死。
3、是自发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心肌梗死。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温水、多休息,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有下列几个方面的饮食禁忌:
1、急性期: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2、慢性期:饮食要平衡,多吃蔬菜,少吃肉内脏、肥肉、海鲜;
3、控制饮水量:保证量入为出,防止过量饮水,导致急性心衰;
4、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食要合理,低盐,低糖,低脂。
5、不要过度的情绪激动,不要吃热性的食物,忌烟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需要大声咳嗽,而且咳嗽得很厉害。每次咳嗽前深呼吸。不要停止在胸口深处咳痰。每两分钟深呼吸一次,然后大声咳嗽。永远不要停止。在救护车到达或感觉恢复正常之前,不得休息。因为咳嗽能挤压心脏,深呼吸能将氧气吸入肺部。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