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您好,我想询问一下,12小时之内,我挂了5%葡萄糖...

会员14267564 35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专家您好,我想询问一下,12小时之内,我挂了5%葡萄糖注射液6袋,0.9%氯化钠注射液4瓶,医生说里面用了注射用氨曲南C12支*60.00元,醒脑静注射液4支*81.90元,注射用奥美拉挫钠4支*38.00元。我是晚上23:00左右先在医院挂了5袋水,第二天9:00左右又去挂了5袋水,医生收费时才告诉我里面加了上述的药剂,我想咨询一下专家这可能吗?这个私人医院不会欺骗我吧?毕竟我对医疗知识一点都不懂!麻烦您给看看!谢谢
补充提问:
骑电动车摔了一下,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边红敏 医师 河间市景和医院五官科
擅长:眼耳鼻喉疾病及预防医学
已帮助用户: 6135
问题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要看你患的什么病
意见建议:建议你去正规医院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注射乙肝疫苗之后,局部不能冲洗,避免局部针眼儿感染,洗澡是没有问题,局部可以粘上胶布。不影响洗澡,局部不要进水就可以。一般一两天之后,再洗澡就不受影响了。针眼儿就可以完全闭合。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72小时内服用紧急避孕药可以较显著地降低怀孕概率,一般不容易怀孕。
紧急避孕药是通过干扰激素分泌来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的性状,阻止精子的穿透,以及干扰受精卵着床来减少怀孕风险的。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即72小时内才能起效。因此72小时之内吃紧急避孕药通常不会怀孕。但紧急避孕药并不能保证100%的避孕效果,仍有较小概率怀孕。
建议选用避孕率较高的紧急避孕药产品,如丹媚左炔诺孕酮肠溶片。此药物可以通过肠溶解,降低恶心、呕吐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药物有效成分流失,避孕率比较高,副作用比较小。

周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炎症,不孕症,计划生育,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息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宫颈病变,外阴炎

婴儿葡萄糖一般不可以去火。
婴儿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糖类药物,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够帮助婴儿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可以保持营养平衡、预防腹泻的,但是婴儿葡萄糖一般没有去火的效果,所以不可以去火。同时如果过量吃婴儿葡萄糖,可能会导致摄入的糖分过量,造成上火,不利于婴儿的身体健康。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婴儿黄疸的治疗喝葡萄糖效果有限,喝哪一种葡萄糖效果都不好。
婴儿黄疸的治疗应该根据病因处理,而不是喝葡萄糖。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是病理性的,需要明确病因,肺炎、腹泻、泌尿道感染等都引起黄疸,建议先治疗原发病;乳儿肝炎综合征、胆汁淤积等肝胆系统疾病引起黄疸,应该先保肝、利胆。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婴儿葡萄糖有葡萄糖钙锌、双歧因子葡萄糖、牛初乳葡萄糖等,具体内容如下:
1.葡萄糖钙锌:如果婴儿需要补充葡萄糖,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钙锌,这类葡萄糖有助于为婴儿提供身体所需要的钙和锌。
2.双歧因子葡萄糖:双歧因子葡萄糖含有双歧杆菌,有助于调节婴儿的胃肠道菌群,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消化功能。
3.牛初乳葡萄糖:如果婴儿选择使用牛初乳葡萄糖,通常还能摄入维生素和钙质,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拉肚子能喝葡萄糖,具体内容如下:
腹泻可以用葡萄糖来治疗。因为腹泻会造成体内的水分流失,从而造成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因此要及时的摄入适量的糖和盐来保持体内的平衡。由于葡萄糖可以通过肠道被身体所吸收,而静脉补液则是直接进入到血管和细胞中。如果腹泻的情况比较严重,患者还可以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黄连素等,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